减少“五多”,不仅仅让文书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绑,更激发了基层官兵的训练热情。图为该师基层军械员兼文书回归战位,与连队一同参加20公里强化训练的情景。 尹阿龙 摄
为减去“赘肉”而努力的,远不止张要东一人。一场以破解基层“苦、累、难、乱”问题为核心的理念转变和制度革新,在新疆军区某师悄然展开。
今年3月,师里自下而上征求到100多条意见建议,从加强训练指导、完善训练保障、激发练兵热情等9个方面,研究出台“排解基层苦累难、提升官兵获得感”53条硬措施。对此,师党委一班人非常清醒:减压减负并非写在纸上的经验文章,如何将措施一以贯之执行下去,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难题。
打消“好文件能不能真正执行”的疑虑
今年6月,张要东接到师里将要进行政治工作检查调研的通知,并预告了检查的重点。对照要求,他需要做的准备工作简单明了。
张要东介绍说,师里规定:机关不得为了完成检查任务拼凑问题、吹毛求疵,日常管理教育问题,只需通知基层纠改,不再下发通报。在他看来,工作指导理念上的转变,好像把压在胸口的大石搬走了,整个人都轻松了。
事实上,“减压减负53条措施”刚一出炉时,更多人关心的是“好文件能不能真正执行”。师党委决定把官兵们比较关注的“落实双休日制度”这一条作为切口。
那是严格落实“减压减负53条措施”后的第一个周末,机关干部起床后接到的第一个电话大多是询问“今天真的不上班么”,轮休的干部照常一大早赶到单位,害怕“计划赶不上变化”。
在远离机关的基层部队,这种“不适应感”更强烈。某营教导员李晓江特意派人“潜入”友邻单位观察动向,“只要他们休息,我们也休息”。四级军士长董伟国当天担负连值班员,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把战士们带出室外组织了一些简单的体能训练,“毕竟这些年从来没有双休过,难说上面会不会再有变化。”
出乎意料的是,这些“不适应”全被收集起来,交班会上把“落实双休日制度”单独列为专题进行讲评,休息好了受表扬,休息不好还要挨批评。
官兵们从中体会到了师党委为基层减压减负的态度和决心,疑虑一点点被打消。
为帮助基层尽快解开束缚,师党委做了一系列突破性尝试——官兵手机由班排自主管理且不得上锁,除正课时间均可自由取用;把营区卫生维护和绿化种植外包出去,让官兵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训练中……
减压减负,最终目的是为战斗力提质增效
今年5月底,某团组织军事训练考核,高炮一连以总评全团第一的好成绩打了一个翻身仗。谈起去年的那次考场“折戟”,连长刁盼盼有一肚子苦水。
那次考评区分现场考核和军事训练资料检查两个部分进行。尽管各类资料在连部的会议桌上堆了半米多高,可仍被查出训练登记缺项等问题。官兵现场考核成绩优异,却因为资料检查拖了后腿,排在全团倒数几名。
面对全连官兵失落的目光,刁盼盼感到自责又懊恼:“战斗力水平明明提升了,为什么非要揪住这些本本不放?”
今年的考核,按照规定,高炮一连连部桌上只摆了薄薄的几本登记手册,机关按照“检验真实战斗力水平”的原则,着重考察官兵单兵训练水平和连队整体作战能力,大幅削减了资料检查项目并压缩了其所占的分数权重。
考评制度的优化,为基层立起了“战斗力水平提升”这个检验训练质效的标尺。一系列加强训练指导的措施,为推动战斗力水平提升提供了“东风”。
“减压减负,最终目的是为战斗力提质增效。”作训科科长王克明说,“减压减负53条措施”不仅在禁止索要材料、严控文件通知、防止量化评比过滥等方面做“减法”,同时围绕加强训练指导、完善训练保障、激发练兵热情等方面做了“加法”,激励官兵主动思战、专心谋战、聚力研战、齐心练战。
新的举措让某步兵团炮兵专业分队组训骨干秦亮受益匪浅。炮兵专业在步兵团属于小兵种专业,教学资源长期匮乏。措施出台后,该师区分专业性质,评定8类27名首席教练员,根据各团教学需求,派首席教练员上门进行指导。与此同时,野外驻训期间,师里集中各小兵种专业分队采取“小专业、大集中”的模式分别跟随兵种团集中开展训练,使训练效益得到保障。
严格按规章制度办,大家都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