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空军的装备序列中,最缺乏的并非主战机种,而是作战辅助机种,如运输机、预警机、加油机等,好在这几年军队有钱了,国家对国防工业的投入也相当可观,国产辅助机种亦开启了“下饺子”模式,运-20、空警-500、高新系列等终于算是开始批量装备部队。
不过至今都没有听说国产加油机有什么新动态,目前中国空军的加油机除了用轰-6改装的轰油-6,就是从乌克兰和俄罗斯买来的伊尔-78,数量还都很少,根本不足以支撑中国空军近千架战斗机,那么中国空军为何不在加油机上下功夫?
这个问题首先要说说空中加油这件事本身。
空中加油看似高端,实际上出现时间很早,1930年代中期就有了,那是还是双翼机之间的作业,加油机飞到受油机上方,扔下一根油管,受油机飞行员抓住管子接在油箱上,这样就算完成空中加油了。当然这项技术风险极大,跟杂技差不多,根本就是玩命,再加上副油箱的问世,空中加油很快就无人问津了。
空中加油技术的缺失很快就让人们付出了代价。1942年4月18日美军计划空袭东京,但没有能飞那么远的轰炸机,最后的办法全世界也都看见了——哈尔西冒险带着航母把杜立特和18架B-25轰炸机送到日本人鼻子跟前,炸完日本人的美军飞行员只能在中国迫降,虽然大多数飞行员都幸存,但如果有航程更大的轰炸机或空中加油技术,这个损失绝对能避免。
1944年美军开始对日本实施战略轰炸时,即便有了B-29这样超远航程的重型轰炸机,也不得不尽量寻找离日本更近的岛屿作为机场,如硫磺岛、塞班岛、小笠原群岛乃至更近的琉球群岛等,当然美国人也为这些机场付出惨重代价——单单一个硫磺岛,美军就付出6821人阵亡,21865人负伤的代价。“蛙跳”战术确实英明,但太平洋星罗棋布的岛屿确实没少让美国人吃苦头,仅仅只是为了一座机场。
冷战开始后,出于对敌方纵深目标的打击和尽量在国境线外拦截敌方轰炸机的需求,除了尽量扩展基地数量和范围,美国开始重拾空中加油技术。
必须指出的是,尽管已经过去快一百年了,可空中加油技术的原理并未改变,依然是软管加油,依然要叠罗汉一般的飞行姿态,依然需要连接油箱和送油管。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燃油泵加快了加油速度,以及美国空军主要采用硬管加油方式,只有直升机采用软管加油。
原理没变,那么优缺点就都很明显了。优点显而易见:增加战斗机和轰炸机的航程,不用挂载副油箱影响机动性能,还能连续多次加油,只有飞行员扛得住,飞十几个小时根本不是问题。
缺点其实还是很要命的,首先要高超的飞行技术和精妙的配合,在加油期间加油机和受油机都没有防御能力,处于任人宰割的状态,需要战友的掩护。
而且像美国人那样用硬管,一架加油机一次只能给一架飞机加油,效率很是感人,就算中国这样用了软管,一次也只能给两架飞机加油,虽然理论上来说尾部还能伸出一根加油管,但出于飞行湍流的考虑,至少目前还没有这么干过;加油软管也是专业设备,研发制造使用维护都要花不少钱,用起来还是有点肉疼的。
中国空军目前对加油机没有那么旺盛的需求,关键还是国防政策的不同,美国是世界帝国,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实现全球到达,所以除了航空母舰,加油机也是关键;中国奉行积极防御政策,不用“走出去”,所以加油机还不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