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德衡术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1946年,我军粉碎蒋军全面进攻后,1947年初,蒋氏调整部署,决心对陕北、山东根据地进行重点进攻。位于陕北根据地的延安,作为核心机关所在,受到严重威胁。
1947年3月胡宗南,集结34个旅25万人由洛川、宜川一线,向北发展进攻,矛头直指延安。蒋氏妄图通过威胁延安,逼迫我军主力回援,与其决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为了尽可能多的消灭和牵制敌人,我军在外线纵横捭阖,然而保卫延安的兵力只有两三万。此次面对十倍于己的强敌,毛主席既没有按照蒋的设想调遣重兵回援,也没有带领指挥机关撤离延安,而是以非凡的勇气和高超的军事智慧,指挥有限的兵力在陕北拖住大批敌人,与敌人打“蘑菇战”,以确保我军主力在外线尽可能多地消灭敌人。
为了尽可能减轻胡宗南部围攻陕北根据地的压力,1947年2月26日,总指挥部指示陈赓、谢富治,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和太岳军区主力在靠近陕北的晋南地区主动出击,消灭敌人。3、4月间,4纵与太岳军区主力在晋南地区连续作战,攻克25座县城,歼敌2.5万人,逼迫驻防晋南的胡宗南部和阎锡山部只能困守临汾和运城两座孤城。
晋南反击作战,虽然直接威胁到进攻陕北的胡宗南军侧后,有力策应了陕北抗击胡宗南部重点进攻的作战,但顽固的胡宗南依然置之不理,继续集中兵力攻打延安。为了给胡宗南制造更大压力,4纵与太岳军区主力决心攻打运城。
运城作为晋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是阎锡山的“心头肉”。而且运城是交通枢纽,联结着晋、陕、豫三省。一旦我军进攻威胁到运城,不仅阎锡山会恳求胡宗南派兵支援,而且因为运城控制着胡宗南部后方补给线,胡宗南自己也不容运城有失。
可是运城作为古城要地,实在是易守难攻。首先,运城城墙墙高13米、厚8米,城防坚固。其次,日军与阎锡山的晋军在驻守运城时先后加修了运城城防,在外围形成了以钢筋、水泥结构的永久性工事为主体的环形堡垒。最后就是运城有阎锡山的重兵把守。因此,1947年5至9月间,我军主力两次攻打运城都失败了。
一次是5月上旬4纵围攻运城,另一次是9月由新组建的8纵为主力,地方部队配合围攻运城。这两次战斗虽然均因为城防坚固、守敌顽抗、敌援赶到而导致最终攻城失利,但是在攻城作战中,我军大量消灭守军,摧毁了运城部分城防工事,并且吸引了围攻陕北的胡宗南部前来救援,极大地帮助了陕北红军对敌作战。特别是“二打运城”时,8纵利用坑道作业与炸药爆破基本肃清运城城外守敌,离突破城垣只有一步之遥。
虽然“两打运城”在战略上达到了“围魏救赵”的目的,可是城未攻下,还是影响了我军特别是8纵官兵的士气。1947年底,王震率领2纵刚好经晋南返回陕北,在时任晋冀鲁豫军区主管军事的副司令员徐向前的推动下,12月3日军区决定,报请总指挥部,让8纵在2纵的配合下“三打”运城。
总指挥部收到徐向前的请战电报后,12月4日,由毛主席亲自给晋冀鲁豫军区复电,同意暂时让2纵留在晋南配合8纵“三打运城”,并明确2纵必须在下月上旬彭(德怀)张(宗逊)主力开赴渭北前到达陕北。同时,毛主席专门强调,要部署重兵在黄河北岸要道,防止阻援不利导致“三打运城”再次失利。
凡事再一再二、不再三。为了确保“三打运城”胜利,经晋冀鲁豫军区决定,上报总指挥部批准,参战部队组建运城前线指挥部,由8纵司令王新亭任司令,王震任政委,其他参战部队主要指挥员参加,组成运城前指党委会,统一指挥作战。
12月中旬,王新亭、王震组织前指召开会议。会上,与会人员根据前两次攻打运城的经验教训,认真分析敌情,仔细讨论战法。最后,决定对运城采用四面围攻的战法,西、北两面为主攻,东、南两面为助攻。其中西、北两面主攻分别是:2纵2个旅由西关至马家窑一线突破,8纵2个旅及独3旅由老北门突破。太岳军区3个团分别防守茅津渡、太阳渡、风凌渡、吴王渡等渡口阻敌增援。
清除运城外围守敌的任务在12月17日晚打响。参战各旅在缺乏重火器的有效支援下,发扬近战歼敌的光荣传统,通过对壕作业靠近敌人防御工事,使用炸药包将敌人的碉堡群和据点一片一片的摧毁。
战至22日晚,2纵4旅攻占西关,8纵23旅、24旅炸毁老北门的护城碉,至此完全肃清了运城西、北两面的外围障碍。运城前线指挥部决定,攻城部队休整动员2天,25日黄昏发起总攻,其中8纵进攻老北门为主攻,2纵进攻城西为助攻。
由于胡宗南派遣支援运城的4个旅已经集结完毕准备南渡黄河,王新亭、王震为确保在援敌赶来前拿下运城,决定将总攻时间提前至25日拂晓。
25日,负责主攻的8纵使用云梯和跳板对运城城垣发起进攻。虽然8纵官兵浴血奋战,曾一度攻上运城城头,但是因为攻城手段落后,云梯被敌人炸断,导致25日两次进攻运城城垣均以失败告终。
25日晚,就在守敌士气大增,援敌加紧突破阻击阵地时,为了鼓舞前线官兵士气,徐向前亲自口述一份电报传达给全体参战部队。在电报中,徐向前指出:当你最严重、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敌人最严重、最困难的时候,常常是当你因困难而决心发生动摇的时候,而恰恰是敌人对胜利已感到绝望的时候。这种时候是最要紧的关头,这种时机决定于何方能取得胜利。因此,我们要坚持最后五分钟!
徐向前的电报,无疑给攻城部队打得一剂“强心针”,王新亭和王震一面借此电报鼓舞官兵士气,一面认真研究攻城策略。墙高壁厚、敌援又近在眼前,如何能在短期内砸开运城这个“大核桃”的最后一层外壳,这让运城前指煞费苦心。
当时,支援运城作战的军区炮兵团12门野炮只剩下7发炮弹,想用大炮轰开一条血路几乎不可能,唯有采用炸药爆破的方法。由于前期在曲沃战斗中,8纵23旅曾有过坑道爆破城墙的成功经验,运城前指将这个任务交给了23旅。
坑道爆破理论上是有效的,但是放到运城攻坚战所处的条件下,却有诸多困难。首先,坑道爆破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挖掘坑道,但是敌人援兵将至,留给攻城部队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其次,敌人占据城垣,火力控制着城下,攻城部队想要靠近城垣挖坑道埋设炸药谈何容易。可是23旅上下对于前指交付的任务坚决接受,并保证利用26日晚完成坑道挖掘,一定要把运城守敌炸上天,让他们坐一次“土飞机”。
受领任务后,23旅官兵研究了城垣前沿地形。由于69团9连的交通壕距离运城城外外壕只剩下20米,旅长黄定基决定派精干人员由此出发,抵达外壕,再利用外壕遮掩向城墙底部挖掘坑道。
26日晚,69团7连被选中的10名勇士分成3个作业小组在9连的交通壕内准备完毕。19时,在连长魏明亮的命令下,第一组4名勇士携带着土木工具,头顶着铺着湿棉被的门板,冒着敌人的枪弹冲出交通壕,越过开阔地,冲向外壕。虽然69团给予充分的火力掩护,但是由于敌人火力凶猛,4名勇士中2人受伤。但是4名勇士毫不退缩,成功冲入外壕,并开始挖掘坑道。
时值隆冬,运城外壕不仅因为寒冷刺骨的积水泥泞不堪,而且外壕壁上的土已经结冻,难以挖掘。再加上第一组的4名勇士2人带伤,严重影响了挖掘进度,魏明亮命令第二组3名勇士前去支援。
第二组勇士历经艰险到达挖掘位置后,大家十分高兴,因为人手增加,挖掘进度必将加快。可是狡猾的敌人发现了这里的异常,连续朝外壕挖掘处扔下燃烧弹和手榴弹,导致1名勇士受伤,1名勇士牺牲。
战友的牺牲没有让剩余的勇士畏惧,反而激起了他们的斗志。在第三组勇士赶来支援后,幸存的9名勇士很快破开冻土挖出了地洞。他们在狭小的空间里轮流挖掘,在洞口支起用铺着湿棉被的门板抵挡敌人的手榴弹与燃烧弹。
坑道越往前挖,越容易被敌人发现。为了避免动静过大招来敌人的手榴弹,遇到碎石烂瓦处,勇士们甚至不敢用锹镐,而是用手挖。挖到最后,所有勇士的指甲都挖没了,有的还直冒鲜血,但是他们牢记徐向前副司令员在电报中说的“要坚持最后五分钟”,坚决完成坑道爆破,让敌人坐上他们制造的“土飞机”炸上天。
坑道越挖越深,也越容易塌方。在经历几次塌方后,勇士们想出了用门板和圆木在关键处支撑坑道的方法来保证坑道畅通。终于,经历了一夜的艰苦作业,在27日天亮前,9名勇士顺利挖出了一条长5.5米、高1.6米,可以容纳3000公斤炸药的坑道。接着,9名勇士趁着晨曦的大雾撤回到阵地,圆满完成任务。
援敌已经越来越近,留给攻城部队的时间也不多了。根据当时的情形,王新亭分析阻援部队最多再坚持一天,也就是说27日晚必须拿下运城,否则攻城部队必须撤退。此时,“三打运城”的成败,就看8纵制造的“土飞机”能否将守敌炸上天。
27日黄昏,在军区炮兵团和纵队火炮的掩护下,69团3营官兵利用40分钟时间将3000公斤炸药在坑道内安装完毕。17时30分,总攻发起。一声地动山摇的巨响,将老北门城墙炸开了约20米宽的缺口。成功了!8纵23旅官兵制造的“土飞机”真的将守敌炸上了天,曾经坚如磐石的运城城垣就这样被23旅官兵敲开了口子。
紧接着,23旅的突击队趁着硝烟还没有散尽,如潮水般涌入突破口,顺利攻入运城城内。在23旅的配合下,24旅与2纵4旅也相继攻入运城。战至28日7时,各旅胜利会师。
此役,攻城部队全歼运城守敌1.3万余人,缴枪2200支(挺),炮47门,枪弹60余万发,炮弹2.6万发,战马112匹。增援运城的胡宗南所属钟松部赶到时,得知运城已被我军占领,因害怕被我军再度围歼,只得逃回黄河北岸。
“三打运城”的胜利,不仅大量消灭了敌人,鼓舞了我军士气,而且成功控制了围攻陕北根据地的胡宗南部后方补给线,为后期粉碎蒋重点进攻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