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作者:刀削面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1973年5月,杨勇出任新疆军区司令员的消息传到天山,立即引起轰动。军区副参谋长鲁泉更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他本想打电话告诉另外一名副参谋长钟光国,考虑到电话里讲不方便,于是深夜赶往钟光国家中,一进家门,鲁泉就跟钟光国要酒。

开国上将杨勇,抗美援朝期间曾任志愿军司令员

三更半夜跑到别人家要酒喝,钟光国有些莫名其妙。鲁泉或许也感到了自己有些唐突,对钟光国说,杨勇要来当司令喽!钟光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反问:真的?鲁泉说,消息失真,甘当受罚。

鲁泉喝酒上火,牙疼得不行。有一天他给车队值班室打电话,想派车去总医院看病,打了好几次都没人接,正当他让总机要车队队长电话时,值班室电话来了。鲁泉生气地问,你是哪一位?没想到电话那头那位火气更大,说:我是你爷爷。

抗战时期的杨勇将军

鲁泉怒,气冲冲地来到车队值班室,正带领战士们打扫卫生的车队队长,见副参谋长大驾光临,立马上前报告,问首长有什么指示?鲁泉说,我没啥指示,我是来找我爷爷的,你查查,刚才值班室值班的是哪位,我要看看我爷爷长啥模样。车队队长很好奇,说,首长,您爷爷没来车队啊!

车队队长话音刚落,一个40多岁的老职工立马过来向鲁泉道歉,承认刚才电话是他接的。鲁泉本来想发火,看到老职工承认错误的诚恳样子,气消了一大半,说,看你也是个老兵了,怎么立正腿都站不直?老职工说,抗美援朝光复平壤时,被美国鬼子打断了,站不直。

杨勇勉励民兵训练骨干

听老职工这么说,鲁泉立马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原来是个功臣哦,但是功臣也不能骂人……话毕,鲁泉从兜里掏出一包中华递给老职工,说,志愿军老司令杨勇要来军区当司令,你好赖当过志愿军,不要给老司令丢人。今天你骂老子有功,老子奖励你一包大中华,今后老子听到你再骂人,让你另一条腿也保不住。

再说说另一位副参谋长钟光国,这位将军是位老红军。一身正气,前额中间有一道竖着的伤疤,大家都叫他“马王爷”。可是非有人要摸摸老虎的屁股,瞧一瞧马王爷到底几只眼。那年,钟光国被强令参加“学习班”,到了学习班,钟光国不参加学习,也不参加讨论。一天到晚就学习伟人著作。有人劝钟光国不要顶牛,钟光国毫不留情面把劝客推出门外。

劝客到当时的新疆军区领导那里告状,领导火了,你们遭惹谁不好,非要惹他。钟光国头上那么大两个坑,连骨头都没有,照样打仗,你们让他“爬坡”,他能爬吗?

钟光国不喜欢为自己的功名利禄前后奔波,但是对边防却情有独钟,他4年3次上高原,从塔什库尔干到喀山口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曾带领军作战部长、通信部长,北抵神仙湾哨所,南至普兰哨所,勘察边防一线情况。杨得志曾经给杨勇打电话,推荐钟光国担任军区分管作战、边防的副司令员。

杨勇到任新疆军区司令员之前,中苏边境发生了“铁列克提事件”。杨勇担任新疆军区司令员,总理找他谈话,说原本打算让杨勇到总参任职,可是伟人没同意,认为鉴于当时的周边安全环境,把韩先楚和杨勇派到兰州和新疆坐镇,在西北的胜算就大了。这次谈话,其实就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让杨勇到新疆去,就是准备打仗。

杨勇到任新疆军区司令员没多久,苏军从媒体上得知这一消息,为之大惊,迅速对中亚军区的指挥官作了调整,同时加强了兵力部署和边境巡逻。

杨勇入疆之时,已年近花甲,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徐国贤担心杨勇把身体折腾垮了。杨勇笑着说,我老乡左宗棠壮士暮年,抬棺西进,打败沙俄收复伊犁,现在为了对付新沙俄,我这把老骨头埋在昆仑山下也值得。徐副司令员见杨勇决心如此坚定,拍着胸脯说,我也要留在新疆,活着干在塔里木,死了埋在塔里木。

上任伊始,杨勇排除各种干扰,落实“加强团结、备战打仗”的指示。他打电话给时任副总参谋长的李达,邀他一同到新疆勘察地形,两位老将一道在喀什,与南疆军区研究中苏、中印方向的战备工作和边防建设等问题。两位老将还研究了修筑天山公路和南疆铁路的初步设想,“两路”建设项目很快被批准。历经10年风雨,南疆铁路一期工程完工,为了这期工程,268名年轻的战士牺牲。

天山公路筑路部队施工场景——大战“老虎口”

对于新疆战略发展,杨勇敢说敢做,对于备战打仗,杨勇更是一直放在心里。当时北疆一些边防守卫区连像样的阵地都没有,一些边防官兵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一旦发生战事,能够跑回来通风报信就行。据说,有的干部曾对杜拉塔边防站官兵说,一旦有事儿,你们只要从河边跑回来就是胜利。有个野战师进疆6年,除炮兵团搞过几个课目的训练,其他团因为国防施工,一直没有好好搞过训练。

杨勇忧心忡忡,他与班子成员研究认为,必须把“准备打仗”落实到边防一线去。为此,由副参谋长钟光国挂帅,在北疆主要方向选择一两个边防站,指导官兵练打、练藏、练生存、练机动立马展开。在这一举措的带动下,部队士气一下子被激活。

边防备战有了加强,官兵人心思战备战的局面打开了,但一封由32名官兵家属的联名信,让杨勇陷入沉思。这32名家属中,年龄最大的40岁,最小的21岁,最多的3个孩子,最少的1个,还有3位家属一直都没怀上孩子。其中,有26名家属在内地有工作,拿工资,来到叶城,成了随军不随队的无业家属,全靠男人工资过日子。

家属们在信中说,守房子,带孩子,等票子的日子虽然难过,但真正让人担心的是,30岁刚出头的男人,在山上待几年下来,连正常夫妻生活的能力都没有了。嫁了一个高原郎,春夏秋冬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来,抱了一堆脏衣裳。三年不能生儿女,背后让人戳脊梁。盼君重振阳刚气,忘掉旧人换新娘。

这些家属要求不高,就是希望部队不要让他们的男人在山上呆太久了,过几年把他们从山上换下来工作。家属们听医生说,换个不缺氧的地方,男人们的能力还能恢复。

杨勇手里捏着这封信,心里却重如千钧。他将这封信复印了两份,交给军务部和干部部,让他们研究个轮换方案,军区能解决的立马解决,不能解决的写报告给总部。杨勇觉得还不够,他带着这封信来到北京,亲自交给总参和总政,让他们了解边防官兵的现状和疾苦。杨勇特别指示军区相关部门,不能拖,立马办。守边防不是打上甘岭,不能让边防官兵拿身体堵“枪眼”。不能让边防官兵献了青春,献子孙,如果把边防官兵的婚姻和家庭毁了,我们就是渎职。

1974年,在总部和军区的共同努力下,帕米尔高原、阿里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山守卫部队轮换问题解决,边防官兵家属随军安置问题也得到有效推动。

杨勇对边防官兵的爱和牵挂始终如一,后来他到北京任职,对新疆边防官兵仍然念念不忘。在他病重住院期间,新疆的老战友来京探望。病床前,杨勇嘱咐:你们要少琢磨个人进退走留,多为高原部队官兵办点实事。

将军已去,嘱咐犹在。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