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许身国威壮河山,中国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和那样艰苦的基础上研制成“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卫星),西方人听到后总感到不可思议,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都可以理解,这是因为我们的科学家们所表现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大力协同等科研精神,使我们航空的发展如日中天,也鼓舞着中华儿女不断向前。

新中国刚刚成立,饱受百年沧桑的她和她的人民们迫切想要再展往日雄风,可是,我们的发展受到多重大山的阻碍:国内日子不好过,百废待兴,光是填饱肚子都是一件为难的事情,台湾那边还虎视眈眈的看着我们;国外还有强敌环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时不时就对我们进行核威胁、核讹诈,妄图在精神上打倒我们……壮大自己的国防力量成了当务之急,放眼世界,唯有自己拥有足够“硬气”的核武器,才能让中国立足于世界各国之间,才能保护自己的国民不再饱受他人欺辱。

研制自己的原子弹成了中国人迫在眉睫的要事,596计划上马,众多科学家雄心壮志的加入了研制队伍。因为原子弹研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也是一件需要高度保密的国家密事,参与的人员被要求做到,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做惊天动地事,当隐姓埋名人。而邓稼先就是在这样紧迫的时刻,做了一生中的重大抉择之——加入原子弹研制这一高度保密的工作。

1948年,邓稼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在普渡大学当研究员,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有人劝他留在美国,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1950年10月,为了实现科技强国的夙愿,他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两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毅然决然的回到国内。

一到北京,邓稼先与老师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设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新中国启动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尖端科研试验工程后,邓稼先参加、组织和领导了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邓稼先怀着以最快速度把事业搞上去的决心,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任务中去;首先,他带着一批刚跨出校们的大学生,日夜挑砖拾瓦搞试验场地建设,硬是在乱坟里碾出一条柏油路来,在松树林旁盖起原子弹教学模型厅。在没有资料,缺乏试验条件的情况下,邓稼先挑起了探索原子弹理论的重任.为了当好原子弹设计先行工作的“龙头”,他带领大家刻苦学习理论,靠自己的力量搞尖端科学研究。

邓稼先向大家推荐了一揽子的书籍和资料,他认为这些都是探索原子弹理论设计奥秘的向导. 由于都是外文书,并且只有一份,邓稼先只好组织大家阅读,一人念,大家译,连夜印刷. 为了解开原子弹的科学之谜,在北京近郊,科学家们决心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研制出我国的“争气弹”。

外国有一本书,《比一千颗太阳还亮》。邓稼先献身的事业,亮过一千颗太阳!从34岁接到命令研制中国的“大炮仗”以来,他告别妻子和两个幼小的儿女,隐姓埋名进入戈壁滩。20多年以来,他和他的同事没有任何人在报刊上占过巴掌大的版面。他们把自己的姓名和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埋藏在祖国最荒凉最偏僻的地方。人们常常忘记他们,只有当“大炮仗”的冲击波冲击各国地震监测站,引起世界一次又一次瞩目的时候,人们才想起他们的存在……

早先,邓稼先为人十分开朗,他和妻子许鹿希有一儿一女,回到家中邓稼先就喜欢和儿女玩耍,但当他决定去做原子弹科研时,为了祖国和人民,尽管舍不得自己心爱的孩子和爱人,但他毅然前去,毫不犹豫。妻子问及工作情况,他一笔带过,只说要去外地。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十分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妻子因为心疼而泪流满面,而他却还坚持着想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1986年7月29日,忍受了363天的邓稼先,在一次大出血后,在许鹿希的怀里永远闭上了眼睛,临死前他还在关心国家的发展,在生命最后的时刻,邓稼先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选自电影《邓稼先》剧照

“邓稼先,他就像古城清早的阳光,明亮而不刺眼,温暖着他所照耀的地方。如同关中绵延的秦岭,伟岸而不张扬,养育着山脚下的家家户户。隔着几十年的时光,我们依然能触摸到他的脉搏,西去两千里,我们依然能看到他生命的延续。”这是人们发自内心对邓稼先的赞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