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研制原因


可怜的“现代级”大型制海舰正在“壮年时期”由于没有较充裕的军费维护保障,就在军港内风吹雨淋,整艘舰腐烂!最后不得不进行拆解工作。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海军的日子过的一直非常可怜,从苏联红海军继承的遗产数量减少了一半还多,并且现役的舰艇也只有三分之一有战斗力。而这三分之一当中,核潜艇战斗力又占了七成左右,要知道在“红海军年代”水面舰艇是核潜艇部队的配角,到了俄罗斯海军时代甚至这一地位还不如。以补充的新型水面舰艇为例,在苏联解体后快30年里,俄罗斯海军潜艇部队补充的吨位达到水面舰艇7倍左右,新型潜艇开工的数量也是2倍多。而且,这些潜艇当中动辄就是万吨级别的“北方之神战略核潜艇”或者九千吨级别的“亚森级核潜艇”(水下排水量1·3万吨)。

前两天刚刚下水的“亚森级”攻击核潜艇“新西伯利亚号”,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多用途攻击核潜艇。

与核潜艇部队发展相比,俄罗斯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则是发展了小的可怜的1000吨左右的小型护卫舰,比如说:21631型“暴徒级”轻型护卫舰,排水量才600吨...用被遗忘的角落来形容俄罗斯海军水面舰艇部队是恰如其分的。

到了21世纪10年代俄罗斯依靠石油天然气出口经济慢慢的有些许好转,也适当的增加了军费开资。但此时的俄罗斯海军从苏联继承的水面舰艇部队,大部分的舰体寿命都在30年了,个别舰甚至是40年,比如说:黑海舰队旗舰“刻赤号”是1971年服役的,2014年因为火灾才退役,要不然它能服役到现在...所以,舰队换装的压力极大!但大量的海军经费都投入到了核潜艇部队建设去了,而早已大不如前的俄水面舰体部队根本没有资金去建造苏联时期那种七八千吨级别的大型水面舰艇,只能是以中小型护卫舰和轻型护卫舰为核心,将海军的老舰替换掉。

即便如此,由于苏联解体掏空了家底儿,俄罗斯军工一旦涉及不吃苏联老本的项目就基本寸步难行。比如说:符合21世纪初新式战舰标准的22350型相控阵雷达护卫舰项目,就是因为新技术、新装备多了一些,结果首舰“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到了2015年才算完工,2018年7月份才正式完成验收服役。

22350型首舰“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是俄罗斯海军最新型水面舰艇,该舰从开工建造到服役用了13,4年之久。

本来预定有3艘22350型护卫舰要在2010前后加入黑海舰队,结果拖到现在都没有结果,因为2号舰刚刚海试...按照这个进度至少还需1年的时间才能服役,但谁又能保障这期间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导致交舰日期再次拖延。

还有就是不断上涨的制造成本。俄罗斯海军在研发22350型中型护卫舰的同时,又开发出了22380型系列小型护卫舰,为了能实现强大的战斗性能,该型舰延续了苏联传统,在2000吨排水量的舰体上安装了密度极高的武器装备数量。导致了该型舰建造费用直线上升!最新衍生型20385型轻护每艘造价高达3.5亿美元,这也是俄罗斯海军承受不了的价格。

由于小型护卫舰成本太高,而新一代的22350型中型护卫舰又迟迟不能服役,使得俄罗斯海军将目光投向了为印度海军建造的“塔尔瓦尔”级隐身护卫舰上。改级舰是印度海军1997年向俄罗斯订购的,整个合同高达10亿美元。俄罗斯国家武器出口公司选定了位于圣·彼得堡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新型护卫舰利用了原来1135.5型(克里瓦拉Ⅲ级)护卫舰为基础进行设计,称之为1135.6型,印度海军称作“塔尔瓦尔级”护卫舰。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印度海军的要求,俄罗斯对1135.6型进行大量的重新设计,推出了一种满载排水量3850吨的多用途战舰,主要用于反潜和反舰。

新型护卫舰的建造涉及到了俄罗斯、乌克兰、印度、英国、丹麦、以色列...等国130多家企业,仅圣·彼得堡就有30多个军工企业获得了合同,这给当时困境中的俄军工企业带来了一次绝好的机会。经过7年努力,至2004年,俄罗斯完成了合同规定的3艘“塔尔瓦尔”级护卫舰。由于该舰性能良好,性价比较高,2006年6月印度海军又斥巨资向俄罗斯订购了第二批3艘的合同。

与建造速度缓慢的22350型相比,“塔尔瓦尔级”的技术很成熟,俄罗斯军工企业有丰富的建造经验,可以较快的供货。在造价方面由于技术成熟,并且批量化建造,全舰的总金额只有5亿美元,可谓是价廉物美。

所以,2010年10月8日,俄国防部与加里宁格勒杨塔尔造船厂签署了合同,订购了首艘11356M型护卫舰,2010年12月18日首舰安放龙骨,首舰命名为:“格里戈洛维奇上将号”。目前,俄罗啊已经订购了6艘11356M型来装备黑海舰队。

全舰概貌


11356M型护卫舰俄罗斯自用版,首舰“格里戈洛维奇上将号”。

11356M型有俄罗斯北方设计局设计,算得上是1135型(克里瓦克级)护卫舰家族中最新成员。为了缩短工期和降低建造成本,尽快交付俄海军使用,北方设计局基本没有进行大的修改设计。该舰外形简洁明快,采用小长宽比舰体,并运用了流线型隐身设计,舰的截面为深V型,水线面较为丰满,试航性好。水线以上暴露各部分大多有倾斜的多面体组成,舰桥按经过精心基石的比度平滑向内倾斜过渡。防空和f反舰垂直发射系统安装在甲板下。整个舰体的雷达反射面积较小,具备较好的隐身能力。

根据俄罗斯海军的要求,11356M在1135.6型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在外形方面:舰艉被修改成全封闭结构。

上下两图对比俄版11356M舰艉由于是全封闭设计,要比印度“塔尔瓦尔级”舰艉简洁明了的多。

在武器系统方面,将原“塔尔瓦尔级”的单臂3S90“施基利”防空导弹系统更换成三组12单元的3S90E垂直发射器(施基利–1),搭配的导弹为9M317ME,是先前9M317的垂直发射版本。由于是多用途垂直发射系统,它也可以容纳后续更先进的防空导弹。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后面是一套3S14U1型8单元多用途垂直发射器,可以发射“俱乐部”系列反舰导弹、“宝石”反舰导弹和新型反潜导弹。

舰艏的火炮还是1门A–190E型100毫米高平两用舰炮。

与之配套的是JSC5P–10E“美洲狮”火控雷达(箭头所指),安装在舰桥甲板前部。

A–190E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炮弹和引信,当攻击舰体时采用高爆装药和触发引信,攻击飞机时采用电子引信,火炮弹药的选择和目标参数都由火控系统自动选择。该炮的射速为60发/分钟,弹丸重16公斤,最大射程15公里。A–290E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火炮,全重只有15吨,和苏联时代大规模装备的AK–176M舰炮相比,其反应时间、射击精度、打击效果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至于两舷的近防炮原先考虑安装“卡什坦弹炮合一”系统,但它装备只安装在了印度“塔尔瓦尔级”首舰“塔尔瓦号”上面了,其后不了是印度舰还是俄罗斯自用版的都安装了1970年代研制的AK630近防炮。

实事求是的说“卡什坦”是一型性价比很差的装备,不但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使用时精度也不高,原因是苏联在精密机械和电子控制系统方面不如西方国家,还要追求近防炮的高射速,在解决不了工艺问题后,只能是增加一套火炮系统,形成了双联射击体制,虽然火力密度理论上达到了10000发/分钟,但是它在射击的时候两炮产生的巨大震动,构成了严重的相互干扰,而近防炮恰恰需要的就是射击时的低震动,才能让弹着点准确,才能有效的拦截反舰导弹,否则震动太大影响了射击弹道的平直,更严重的是该炮火控系统落后,计算能力低、火力通道很窄,不能连续拦截间隔2秒钟的反舰导弹...也正是因为射击时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和整体性能不佳,印度和俄罗斯没有将它安装在后续的军舰上,反而是AK630近防炮由于使用时间很久在技术上是成熟的,通过升级计算机火控系统精确拦截能力有所提高,虽然射速还在4000发/分钟的水平,但对抗亚音速反舰导弹是够用的,并且可维护性很好,关键是价格上也要比花里胡哨并不实用的“卡什坦”便宜很多。

作为多用途舰11356M在反潜方面略有不足,主要装备包括一座12管RBU–6000型反潜深弹发射装置和2做双管533毫米口径鱼雷发射器,前者射程400~4300米,攻击深度1000米,后者用于发射SET–65E/53–65KE鱼雷。

11356M舰的533毫米鱼雷发射器,两舷各有一座,俄罗斯海军认为324毫米这样的轻型鱼雷不能击沉大型核潜艇,“口径即正义”!实际上是受机械加工工艺和电子水平的限制,324毫米这种轻鱼雷俄罗斯制造不出来。

虽然反潜武器装备略显单薄,但11356M可搭载卡28反潜直升机或者卡31预警直升机,可以弥补反潜能力的不足。另外,垂直发射系统中也可以使用“俱乐部”家族中的反潜导弹,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反潜能力。

北方设计局声称11356M还在舰艉安装了全新的主动拖曳式声呐和可变深声呐,这将大大加强了该级舰的搜潜/反潜能力。

11356M的电子装备全部为俄罗斯自产,包括礼炮科学联合体提供的“弗雷盖特”M2EM型E波段三坐标对空/对海警戒雷达(桅杆最高处),用于为舰上的“施基利–1”防空导弹目标信息。“弗雷盖特”M2EM雷达天线转速为6~12转/分钟,有效探测距离300公里,这对于11356M舰来说已经满足作战需要了。另外,该型舰的舰桥两端还装备了3Ts–25E加蓬–B型I波段目标指示雷达,它能够以主动/被动双通道方式工作,为远程目标搜索提供目标指示。

舰上还安装了完善的电子战系统,如TK–25E–5综合电子战系统,包括一部宽波段电子侦察系统以及一部多模式电子干扰机,还装有4部由KT–216诱饵弹发射器构成的PK–10软干扰系统。

作战系统是俄罗斯子午线科研联合体制造的“特列波维尼耶–M”分布式战斗信息和管理平台,该平台拥有8个T–171工作台,每个工作台都配有18英寸彩色显示器,并配有3台T–162中央服务器,通过高速数据传输系统构成局域以太网。外部子系统通过T–119和T–190系列接口和“特列波维尼耶–M”平台相连,系统的软件有C++高级语言编写,整个系统以QNX实时操作系统与基础搭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1356M型舰为全燃联合动力(COGAG)双轴推进,舰上的燃气轮机最早来自乌克兰,巡航时采用两台UGT6000燃气轮机(也是野牛气垫船的主机),整机全重3.7吨外形尺寸3.4×1.2×2.4米,前进时每台功率9000马力,倒车时功率1500马力,采用两台R063双速变速箱;高速航行时采用UGT16000燃气轮机,发动机总重14吨,尺寸6.6×2.2×3.1米前进时功率19500马力,倒车时4500马力,系统总功率40兆瓦,使得11356M型最高航速达到30节。

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爆发“克里米亚冲突”,乌克兰断绝了两型燃气轮机的供货,使得11356M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主机...俄罗斯被迫自行研制了F70FRU燃气轮机替代UGT6000、用M90FR替代UGT16000(上面图片里就是M09FR)。

燃气轮机的启动时间为120~180秒,从低速到全速运转需300秒,该舰航程为8500公里/20节或者2900公里/30节,配有官兵180人,自持能力30天。舰上还有四台WCM–1000型发电机为全舰提供电力。

全新的C3I系统

与基本不变的外形与武器装备相比,舰上配置的C3I系统则最有看头。11356M配备的舰载作战情报指挥控制系统是俄罗斯海军的最新一代,其特点是不采取传统的总线结构,转而使用光线分布式数据接口的网络拓扑结构,装备32/64位芯片的处理机和工作站,拥有展示战术态势的大屏幕PDP光格栅显示器,采用LCD彩显多功能、模块化显示/控制台、具备专家系统、软件采用ADA编程语言,系统呈开放式结构,有利于使用廉价商业软件不断升级。

位于火箭深弹发射器前的3S14U1型多用途垂直发射器,可发射反舰/对地和反潜导弹,叙利亚战争期间参战的11356M舰就发射“口径”对地导弹打击陆上目标。

多用途垂直发射系统

和苏联时代不同,俄罗斯舰载垂直发射系统分成了两大部分,即防空和反舰/反潜与对地攻击。其中“施基利–1”防空导弹垂直发射最早出现在20380型护卫舰上。而3S14U1型多用途垂直发射器可以发射俄罗斯新一代反舰导弹、对陆巡航导弹和反潜导弹,如:“天王星”、“宝石”以及“俱乐部”等。按舰型的大小,拥有多种排列方式。正是由于通用型垂直发射系统的使用赋予了11356M型的多用途性。

与原来的左轮手枪式发射系统一样,俄罗斯“安泰”设计局设计的新型垂直发射器仍然采用冷发射方式,即导弹在发射筒内不直接点火,而是借助发射筒底部的燃气发生器生产的动力将导弹弹射出去。燃气发生器位于导弹发射筒的底部,它的上面是一个类似气缸的装置,当燃气压力达到一定强度时,推动原来被固定的活塞(导弹托架)摆脱束缚,高速向上运动,同时带动活塞上的导弹向上同步运动,冲破易碎发射盖,导弹飞离发射筒。

当导弹以大约40米/秒的速度弹向空中后,弹上的辅助转弯模块帮助导弹侧向转弯。具体来说,就是当导弹弹出约1.5秒,主火箭发动机开始点火,稍后辅助转弯模块控制导弹转弯并与之实施分离,这时可保证导弹距离发射平台(舰)至少100米之外。因此,即便导弹在空中点火不成功,哑弹也不会掉在舰上。

由于冷发射的特征就是发射筒必须悬空以备意外泄压,所以如果不使用圆形基阵,发射器之间的中轴支架数量势必增加。而为了减小重量和成本并最大限度节省空间,就必须尽量减少使用中轴支架或者悬挂装置。根据结构力学的公式推导可知,重力或载荷圆形分布最合理。所以,俄罗斯目前的新型垂直发射系统虽然外形于美军的MK41、MK48方形发射器很相似,但内部还是类似左轮手枪式垂直发射系统的悬挂式,只不过不再是老式“左轮”悬挂在舰体甲板上,而是悬挂在了发射箱体内。

左侧是3S14U1型多用途垂直发射器,右侧是“施基利–1”防空导弹垂直发射器。

为了适应新型垂直发射器,9M317ME防空导弹也在原来的9M317导弹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中部弹翼和尾翼的发动机喷口为了适应冷发射而采用了燃气舵技术,导弹的整体重量由720公斤减少到了581公斤,但射程没有减少,最小作战距离3.5公里,对飞机类目标仍然可达50公里,对掠海导弹最大距离15公里。

不过,从总体技术水平来看9M317ME导弹仍属于第三代舰空导弹,在技术上与22350护卫舰上使用的9M96、9M96M导弹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更好的应对掠海反舰导弹,9M317ME的最小射程减少到了5公里,最大射高也减少到了15公里。9M317ME导弹配用的雷达系统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光电瞄准装置、信息处理、显示/控制设备进行了升级,整个系统可以同时对抗2~12个目标。

新一代水下探测系统


11356M的舰艉,左侧有一个很大的拖曳式声呐收放门。

对潜探测将有多种多种拖曳声呐可选择,包括“曙光”M声呐系统或其改进型,也有可能是舰载型“光晕”M低频主被动声呐系统。

上述系统可以使11356M护卫舰承担反潜、水区警戒、编队护航和巡逻等任务。如果使用舰艉被动声呐和“光晕”M舰艏主被动声呐将显著提升该护卫舰的反潜能力。主动模式下,该系统探测低噪声潜艇最远距离在深水区可达40~60公里、浅水区距离为15~20公里;被动模式下距离为30~60公里,对来袭的远程鱼雷最远探测距离为30公里,对水面舰艇探测距离为100公里。此外,该舰还可搭载一架卡27直升机。

理论上来说11356M护卫舰的反潜能力并不弱。

作战使用

11356M护卫舰可执行编队和单独反潜,攻击敌舰、为编队提供防空等任务,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并可执行日常海上巡逻以及护航、警戒的任务,同时该舰还具备一定的编队指挥能力,可作为编队指挥舰。

11356M型护卫舰所配属的作战指挥体系负责全舰的探测设备、武器设备以及直升机的指挥和控制,可以实时收集各种探测设备的数据和信息,并能综合信息,形成战术态势,完成威胁判断,辅助作战决策,自动或人工下达作战命令,组织武器通道进行作战。作战指挥系统还可以接收上一级指挥节点下达的统一作战态势和协同计划,协同编队完成协同打击任务,将本舰队的探测信息和武器上报上一级。

“”格尼格洛维奇海军上将号”叙利亚战争期间发射“口径”巡航导弹攻击陆上目标。

11356M型护卫舰在功能上与意大利、法国的FREMM多用途护卫舰和日本“秋月级”驱逐舰接近。在俄罗斯海军未来的航母战斗群内,远洋对海,对陆攻击以及远程区域防空等任务主要由舰载机和编队内的大型巡洋舰承担,而11356M护卫舰就能够充分体现出作为多用途舰在作战使用上的灵活性,为满足作为编队护航舰的功能角色需要,可以通过少配甚至不配反舰/防空导弹以弱化反舰能力和远程区域防空能力,尽可能的多携带反潜导弹以强化反潜能力。

如果与正在建造中的22350型护卫舰配合使用,那么俄罗斯将有良好的水面舰艇组合,在防空作战中,22350型护卫舰凭借相控阵雷达执行远距离探测任务,并且引导舰上的9M96M防空导弹进行远程拦截任务,而11356M舰上的“施基利–1”中程防空导弹则进行“补漏”任务,拦截漏网的来袭目标,两舰配合可以拦截两个批次,20个左右的巡航导弹或者反舰导弹 。

结语

和苏联时代的红海军战舰有所不同11356M型护卫舰属于:反舰、防空、反潜均衡发展的战舰。而事实上,该型舰已经具备了导弹驱逐舰的大部分性能,特别是较高的反潜能力,可以迅速的弥补俄罗斯目前水面舰艇反潜能力不足。从另一方面看,11356M的排水量比较小,使用“全燃联合”动力安静性非常好,非常适合反潜战。依据目前俄罗斯提倡的小步快跑原则,11356M舰一定会在后续批次当中进行适当的改进。

11356M型护卫舰是俄罗斯海军严格意义上的第一型多用途远洋护卫舰。从满载4000吨的排水量来看,比法国3600吨的“拉法叶级”略大,基本上与英国的23型、德国的122型、美国的“佩里级”等远洋护卫舰以及日本的“村雨级”驱逐舰在一个级别上。

拥有足够大的吨位,不但是舰艇远洋必须重点考虑的稳定性和耐波性设计的物质保障之一,还能能容纳更多的油料及电子武器设备,以应付更高的作战要求,也为将来必须的升级改造提高宽裕的空间。除此之外,加大吨位还能改善人机环境,这对于改善长期执行海上任务的指战员的生活条件、提高软性战斗力好处多多。

“埃森海军上将号”通过土耳其“博斯布鲁斯海峡”进入到地中海,黑海舰队目前处于俄罗斯与北约海军对抗的最前线,所以俄罗斯海军方面订购的6艘11356M型护卫舰都装备在黑海舰队。

虽然11356M型已经订购了6艘,从当前俄罗斯海军老化严重的装备结构来看,具备远洋能力的大型护卫舰严重缺乏,就算是四大舰队最少各装备5艘,总建造数量也得20艘,但从俄罗斯海军的经费问题和建造速度来看要想达到这个数量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从综合作战能力来看,11356M型已经全面超过了比它大一倍的“现代”和“无畏”两级驱逐舰,因此它的替换对象不仅是现役的“克里瓦克级”,还可能包括上述两型驱逐舰。而考虑现役的18艘“现代”、“无畏”、“克里瓦克”级并恢复萎缩多年的俄罗斯水面舰艇力量,加上俄罗斯特有的地缘环境、在利益海区保持远洋存在以及组建未来航母战斗群等多种需要,俄罗斯海军未来装备的11356M型护卫舰的数量最有可能在30~40艘之间。如果真的达到这么多的装备数量,那么11356M型无疑将成为21世纪俄海军远洋舰队的中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