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11月下旬,俄罗斯军队出动至少12架军用直升机赴叙利亚执行任务。电视画面中,200名俄罗斯特种兵从米-8运输直升机纵身而下,围绕着目标构建起环形防御圈。

    说起米-8运输直升机,我们不得不提及它的“娘家”——米里设计局。据统计,米里设计局设计生产的直升机总数超过3万架,占俄罗斯(包括苏联)国产直升机总数的95%。在重型和超重型直升机领域,米里设计局更是长期占据着世界第一的宝座。

    一项项耀眼夺目的纪录,一批批纷至沓来的订单,在国际军贸市场,米里设计局打响了自己的“金字招牌”。本期,就让我们走近他们,探寻其长盛不衰的制胜密码。

    苏联迫切需要一款“飞行坦克”

    1988年6月10日晚,夜黑如墨,一架美军运输机在乍得首都恩贾梅纳悄无声息地着陆。一队美国特种兵转乘特种直升机,在当地法国驻军的掩护下,连夜奔袭上百公里,深入环境恶劣的撒哈拉沙漠,偷偷运回一架被遗弃的苏制武装直升机。这架让美军劳师远征的“猎物”,正是外贸型米-24武装直升机。

    在此之前,米-24武装直升机就早已在各种战场崭露头角。阿富汗战争期间,每当苏军地面部队在山区行进受阻,这款直升机便大显身手,用强大的火力为地面部队扫清障碍。即便与美制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对抗,有着“雌鹿”之称的米-24也丝毫不落下风。

    每一款经典武器装备研发诞生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奋斗史。上世纪60年代,米里设计局创始人米里曾大胆提出,直升机不仅能在战场后方运输物资和伤员,还可以适应复杂的战场环境,为地面部队提供机动保障和火力支援。

    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时,米里超前的理论在苏联军工界引发强烈的争议。在不少苏联功勋元老眼中,直升机速度比不上固定翼飞机,火力和防护力远不如坦克,根本不具备实战价值。一段时间,竞争对手把米里“异想天开”的理念作为攻击对象,试图将其挤上学术的“冷板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米里的理念很快在越南战场得到正反两个方面的佐证:缺乏有效防护、攻击力较弱的UH-1直升机给美军带来了极高的战损率;生存力更高、作战性能更强的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却在战场上异军突起,备受美军青睐。这场战争给苏军高层敲响了警钟,苏联迫切需要一款 “飞行坦克”。

    那段时间,米里每天都在关注美军直升机在越南战场的作战情况。在别的厂商还在构想设计方案之时,米里设计局已经出了整套成熟的设计思路。他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米-24原型机的首飞任务。

    从此,武装直升机成为地面坦克的真正“天敌”。武装直升机在超低空飞行时,难以被雷达侦测,可以给对手致命一击。在一树之高的空域,武装直升机变身“树梢杀手”。而借助武装直升机宽大的装甲运兵舱,步兵能够灵活、安全地抵达前线甚至深入敌后。在某种程度上,武装直升机和火炮、坦克一样,重塑了战争形态,开启了陆军作战转型的新纪元。

    在米里看来,不主动迈向未来,就无法在未来立足。科技进步一日千里,谁能抢占科技变革的制高点,谁就能夺取未来战争的主动权。面对世界军事变革的浪潮,军工企业只有拥有超前的理念和敢为人先的魄力,才能拿到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米里设计局不断刷新航空界的世界纪录

    米里设计局,这个用创始人名字命名的军工企业,从创立伊始就打上了米里的个人烙印。米里设计局就像生长在贝加尔湖畔的红松,把根深深地扎进土壤,将一切严寒、风霜等外界恶劣气候条件,统统化作催生成长的“养料”。

    上世纪40年代,米里受命组建设计局,研制苏联第一款直升机。创业之初,条件异常艰苦。设计局没有试飞站,更没有办公场所,甚至连办公用品都不够齐全。总设计师米里不仅要负责直升机的研制工作,还要四处奔波,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设计局的桌椅板凳、图版和工具等基础设施问题。

    就这样,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新生的米里设计局跌跌撞撞地“上路”了。然而,真正的考验还隐藏在后面。在直升机试飞过程中,第一架原型机出现机械故障空中停转,试飞员贝加洛夫死里逃生。第二架原型机尾桨轴突然断裂,好运没有再次降临,英勇的贝加洛夫不幸牺牲。

    贝加洛夫的牺牲,为米-1直升机研制工作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贝加洛夫的追悼会现场,正当大家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时,试飞员维尼茨基缓缓地走到米里面前,主动向他请战,“贝加洛夫牺牲了,就让我来接替他”。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