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中,有两员虎将曾是“死对头”:为何
1950年10月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保家卫国的第一场大战,同时也是我国的一次立威之战。由于解放战争当时刚刚结束,中国陆军兵员超过500万人,连年的战争也磨练出我军一大批能征惯战的猛将。能够到朝鲜战场为国作战,是各野战军很多名将的愿望。
参战部队中,原四野官兵作为主力(尤其东北是四野起家之地),自然有大批战将赴朝,既是个人愿望,当然也是国家需要。比如邓华、韩先楚、梁兴初、刘震等四野名将,都在朝鲜战场扬威。但说来奇怪的是,老一纵(38军)司令员李天佑,作为解放战争中四野最强战将之一,竟然没有参加抗美援朝;而49年起义后归属四野建制的21兵团司令员陈明仁,也是我国响当当的虎将,同样没获得率军赴朝的机会。前线用人之际,两员难得的悍将却同时缺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李天佑和陈明仁,以军事素质出众指挥能力强而闻名,1955年都获封开国上将。两人曾有过一段“宿怨”。1947年,陈明仁将军还没有起义,在东北战场担任71军(国军美械主力部队)军长,率部守卫四平城。此时东北我军经过松花江北的土改及整训,部队兵员及作战素质有了巨大提升,已经开始转守为攻,扭转东北战场初期的被动局面。1947年6月以李天佑东野一纵为首的我军10余万部队,对四平城发起猛攻,此战就是第三次四平战役。
10万大军打陈明仁区区一个军3万多人,李天佑本来信心满满,结果却在善于守城的陈明仁面前栽了跟头,三战四平打成了东野在东北最严重的失利之一,李天佑因攻城方法不当,损兵13000余人。这在1947年的东北战场,属于很严重的挫折,因为此时我军军事实力已经初步反超东北国民党军。
李天佑在此战之后遭到野司和军委的批评,并作出深刻的军事检讨,此事成了李天佑将军的心结,从此把国军悍将陈明仁当做自己的死对头,一直希望报仇雪耻。然而不久后陈明仁便被南京方面调离东北战场,李天佑总结经验后,尽管过了不到一年便率军攻克四平城,却没有再获得和陈明仁正面交锋的机会,故仍然为此感到郁闷。
1949年8月,陈明仁在长沙率领国军第1兵团起义,后该部归四野建制。换句话说,两个曾经的“死对头”竟然成了同一阵营,并且是同一作战集群的战友了。此时已经接近解放战争的尾声阶段,第二年我国东北边境的朝鲜战场又爆发战事。两员四野战将自然都热切希望为国出战,尤其是陈明仁将军,多次向军委和主席提出请求,希望尽早派自己到朝鲜战场。陈明仁虽是国军起义将领,但军委不会因为这个身份背景便对陈明仁忌讳使用,看看同样国军出身的名将曾泽生和董其武便知,两人都率军在朝鲜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陈明仁连同李天佑一起,都没能赴朝,因为他俩在合力执行军委布置的另一件重要任务:广西剿匪。建国初期,广西匪患全国最重,需要我军派大量正规军进行清剿。广西跟其他省份相比,有其特殊性。首先国民党军实力最强的地方派系“李白”桂军,就是发家于广西省,20余年来在当地建立了广泛的民团练兵制度,境内有50余万桂军的准预备兵员,经过军阀集团的长期洗脑和军事训练,成了建国之初的重大遗留问题;其次解放战争是从北向南推进,打到1949年末大量国军溃败逃到大陆南部深山之中,从地理上看,广西自然是重灾区。
最先被派去广西的,并没有陈明仁的21兵团部队。李天佑将军以13兵团副司令员的身份率军在广西剿匪。由于剿匪初期解放军政策宽大,抓住匪首未必枪决,只处决一部分典型,其他人大多放走。而广西匪患严重,各路土匪继续为虎作伥,导致整体进展不利。军委为了加快剿匪进度,又派出了陈明仁将军,率领53军开赴广西,两位名将并肩作战。
李天佑和陈明仁都是气度非凡的军人,见面后笑谈了几年前的四平往事,英雄惜英雄,两只有力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主席对于二人在广西的强强联合十分放心:这两员虎将,“冤家变成了同志”,定能清除广西匪患。
事实证明,李天佑和陈明仁不仅成功完成了剿匪的重要任务,不到2年时间合力剿灭广西境内数十万匪军、特务、流寇,还在作战过程中冰释前嫌,成为了挚友。两位名将虽然没能参加抗美援朝,但是两人合作的剿匪经历和私人关系演变,却成为了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