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20-12-07 17:44 的文章

部队连续打3个胜仗,粟裕却指出5个问题,提出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

1946年6月,蒋介石在调兵遣将完成,自以为胜券在握后,便悍然撕毁国共双方达成的停战协定决定发动全面内战。在我军实施中原突围的同时,蒋介石把目光盯向了苏中解放区,因为苏中解放区离南京最近,他感觉威胁最大。

部队连续打3个胜仗,粟裕却指出5个问题,提出

苏中解放区西临运河,东抵黄海,南濒长江,北靠两淮,与苏北解放区相接,该地区河流密布、物产丰富,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坚苦创建的根据地。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在重兵围攻中原解放区的同时,又集中31个旅约27万余人的兵力,向华东苏皖解放区进攻,南北夹击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企图首先消灭华中野战军,或压迫其北撤山东,然后在山东与我军主力决战。

当时中央是准备放弃苏中解放区的,但是在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的建议下,中央同意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在苏中实施内线作战。中央的目的带有一定的战略试探性质,应该说这一决策非常英明,给了粟裕充分展示军事才华的舞台。

不过当时苏中地区的军事战略形势确实对我军不利,进攻苏中的国民党军,为其第1“绥靖” 区司令长官李默庵指挥的5个整编师(相当于军)15个旅共12万人,企图首先进占如皋、海安、黄桥,巩固沿江一线,尔后北犯,策应淮北国民党军进犯淮阴。而华中野战军只能集中主力大约3.3万人。苏中战役从1946年7月13日起,至1946年8月3日,华中野战军已连续进行了三次战斗,且战果辉煌。

部队连续打3个胜仗,粟裕却指出5个问题,提出

战役第一阶段宣(宣家堡)、泰(泰兴)战斗时间为7月13日至15日,国军第19旅第56团全部、第57团大部及旅属山炮营全部共3000余人,分别被华中野战军第1、第6师歼灭。

战役第二阶段皋(如皋)南战斗时间为7月18日至21日。华中野战军歼灭整编第49师师部大部及第26旅全部、第79旅一部,加上第1、第6师阻援部队歼灭第105旅、第99旅各1个营,共1万余人,其中俘虏6000余人

战役第三阶段海安战斗(海安防御战)时间为7月30日至8月3日。这一战役,国民党军整编第65、第49、第83及第25师等部共6个旅兵力,分别由如皋、姜堰合击苏中的水陆交通枢纽海安镇,企图与华中野战军主力在此决战。华中野战军决定以第7纵队在海安镇及其外围地区实施运动防御,并派出第1军分区部队在国民党军侧后进行袭扰活动,迟滞、杀伤和消耗国民党之进犯军,以求赢得时间,保障华中野战军第1、第6师在李堡东北地区休整补充,待命行动。

部队连续打3个胜仗,粟裕却指出5个问题,提出

第7纵队以3个团的兵力组织运动防御战,对国民党军6个旅连续进行4天多的阻击战斗,结果国民党军伤亡3000余人,第7纵队仅伤亡200余人,有力地迟滞了国民党军的进攻行动。此战于8月3日以第7纵队完成防御作战任务主动撤离海安而结束。

在我军撤出海安后,国民党军65师、69师105旅、新7旅争先涌进海安城。虽然他们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也纷纷向南京方面报捷,吹嘘说“歼灭共军主力三万人”。李默庵没有亲自去前线视察,便轻信了下级的鬼话,认为苏中我军大势已去,以后就是“分散清剿”的问题了,便放松了警惕。

粟裕利用这一难得的时机整军备战,他指示各部队把大批俘虏兵补充到连队,使缺编的充实到满员。伤员得到治疗护理,缴获的武器装备也进行分配,每个团都有了大炮和一定数量的机枪。整军备战中最重要的是进行总结,粟裕将团以上干部召到司令部进行研讨,要求改进今后作战的问题。根据华中野战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严振衡回忆,粟裕的总结以批评为主,粟裕说:

部队连续打3个胜仗,粟裕却指出5个问题,提出

“我们在7月13日开始作战以来,近一个月中取得了很大胜利。这是全体同志用头颅血肉和热汗所换来的。但是胜利中还存在一些缺点。这些缺点是由于我们部队长期处于游击战争环境中,从未曾有过这样大的兵团在一起作战。大兵团作战,是各种力量的比赛,等于一架机器一样,要全部开动,一个螺丝钉也不能有一丝毫障碍,才能顺利地生产出好东西来。整个作战计划也像做一道算术题那样,一个数字错了,全盘都会错。”

前三次作战虽然战果颇丰,但是粟裕却不满意,他认为存在很多问题,前段作战存在哪些问题呢?粟裕指出了五个方面:

“一是遵守时间,坚决地按时完成作战任务,在有些兵团做得不够。还有的存在爱面子的心理,以为人家都打下来了,我打不下来吗?因而拒绝友邻的帮助配合,以至把时间延迟了。

二是通信联络一向是差的。在如南战斗中就很严重:如7月19日,找某部队找了一晚未找到,其实相距只几里路。第二天打的时候,也因为通信联络不好,致使动作不协调,这个团打,那个团休息;这个团打疲劳了,那个团才开始动作;因而几个团的兵力只起了一个团的作用,不能解决战斗。

部队连续打3个胜仗,粟裕却指出5个问题,提出

三是协同动作还不好。在完成自己任务之后,要主动地、机动地照顾友邻,帮助友邻完成任务,也做得不够。同时还存在着等待观望,依赖友邻,这是不好的。

四是炮火的组织使用上,也存在严重缺点。我在海安营以上干部会上提出炮火要集中使用,许多同志还不重视。因此。在这几次战斗中,我们炮火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相反的还遭受了敌人炮火的威胁与杀伤。据卫生部门统计,伤员中为炮弹炸伤的占45%以上,这是值得大家注意的。

五是还有个别干部对利用地形地物,隐蔽自己,减少与避免伤亡,做得很差,只凭个人勇敢,把隐蔽自己视为怕死,致在战斗中干部伤亡不少。这是不应该的。如个别营团干部站在屋顶上观察敌情,久站一地,毫不隐蔽、这样怎能不挨打呢?还有个别干部在敌人炮火射程内,集合部队讲话,以至受到不必要的伤亡,这样做损伤了革命力量,削弱了战斗力,有什么好处呢?”

粟裕把总理摆出来后,让大家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他总结提出四条办法:

部队连续打3个胜仗,粟裕却指出5个问题,提出

一是加强通信联络,要不失时机地相互通报情况和意图,必要时野战军司令部可以直接对团布置任务,作战时一定要尽量使用电话,指挥员不要全跑到第一线去,负责人要守在电话旁。掌握全盘情况,送信时重要的信可以写几封,派人分几路送,总有一路可以送到。

二是加强协同动作。各兵团要想尽办法,坚决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不要等待观望,不依赖友邻,更不要打滑头仗。不仅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要主动协助友邻。在敌情发生有利于我的变化时,就不待上级命令,不等待友邻,机断专行发起冲锋,以便促成各方之进攻。

三是火力组织与使用时,要集中大部分炮火于主要方向,正面不要太宽,集中火力突破一个缺口,即可发起冲锋,要以一个团甚至一个旅的炮火压制敌军一个营的火力,在我们炮弹不足,技术不高的情况下,更应该这样做。

四是要集中使用兵力,在战术以多胜少,要做我军3~5人打敌人1个,不要存在爱面子或者怕别人来分缴获品的想法,而由一个兵团包打,集中兵力是为了迅速结束战斗,变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不失时机地进行第二个战斗。

部队连续打3个胜仗,粟裕却指出5个问题,提出

这些讲话精神,华中野战军印在内部的刊物上,下发给各部队,让各级指挥员都能掌握这些经验,严振衡说,经过这次整训,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大幅提高。

严振衡于1923年2月生,江苏省扬州市人。1938年1月参加革命。1939年2月参加新四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训练部军事干事。1941年2月起,历任新四军第一师司令部侦察参谋、特务队队长等职,抗战末期任苏浙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

解放战争初期,他任任华中野战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侦察科科长,长期在粟裕身边工作,参加了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和渡江战役等,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64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1980年11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顾问,1996年8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部队连续打3个胜仗,粟裕却指出5个问题,提出


粟裕打仗为什么越来越神?这位开国上校回忆苏中战役的这段往事给出了答案:打一仗,进一步,不断提高,打仗越来越神。

天择是作者的笔名,他原为华东某野战部队军官,装备工程学本科毕业,作战指挥学研究生毕业,曾在野战部队师级、军级单位工作,后调入国防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对军事历史和军事哲学颇有研究,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