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20-12-02 15:43 的文章

多年后回头看,在多重背景下,中国引进苏-27是

大家知道,中国空军是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空军跨上一个新阶段是从引进苏-27开始的。

多年后回头看,在多重背景下,中国引进苏-27是

上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严重困难,这严重影响军工业的发展。当时苏霍伊设计局想借外销苏-27战机以维持自己的持续发展。他们设计好苏-27出口型后,就上报给了苏联航空工业部,但当时苏联的行政审批效率出奇的低,经过层层审批与拖延,直到1988年12月才得到苏联国防部的批准。

批准是拿到了,但想要真正销售出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擅抓机会的苏霍伊设计局总设计师M·P·西蒙诺夫在1989年的一次航空装备展览会上,有机会与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说上了话,西蒙诺夫亲自向总书记汇报苏-27发展情况,同时还讲述了本单位因国防订货财务问题而导致的困境,请求戈尔巴乔夫尽快允许公司向国外出售苏-27,以获得下一步的研发资金,在场的航空工业部长I.S.西拉耶夫也支持西蒙诺夫的想法。

戈尔巴乔夫听后,对西蒙诺夫的意见很是认可,同意了苏霍伊公司的请求。

有了戈尔巴乔夫的支持,苏霍伊设计局立即制定出苏-27出口型歼击机的设计方案。1990年1月3日,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允许外销苏-27的决议。

而与此同时,在1989年年初,苏联内部的“知华派”人士认为,被阿富汗战争耗尽气血的苏联已不可能继续单独对抗美国,国际上将出现“美国单一超强”的局面。同时,美国认为它不再需要同中国结成对抗苏联的统一战线,“对华遏制”渐渐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主线。苏联政府对国际局势做出的这一判断,成为其推动中苏乃至后来中俄进行军事接触的首要动机。正如俄罗斯前外长普里马科夫所说:“现在轮到我们向美国打‘中国牌了。”于是,苏联向中国抛出了友好的橄榄枝。

一向以友好示人的中国,并没有拒绝,乐见停顿了30年的中苏外交关系转暖,毕竟中苏合作对双方均是有利的。

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其迫切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戈尔巴乔夫决定重启中苏军事合作,而这,无疑对中国的国防建设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1990年3月,中国政府高级代表团访问莫斯科,提出采购战机的相关事宜,当时俄罗斯向中国重点推荐米格-29战机。5月31日,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率领的更高级别代表团访问了莫斯科。根据《刘华清回忆录》,这次访问中,经过激烈谈判,双方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会议纪要》,中国购买苏联武器的工作进入程序化谈判阶段。正是在那次会谈中途休息和进餐的过程中,中国军人了解到除了米格-29战斗机之外,苏联还有更先进的苏-27。

既然要买,当然要买最先进的。但苏联当时是否会向中国出售,中国并拿不准,毕竟,苏-27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前线歼击机和歼击/截击机。从多年以后回看,中国当时是把握住了机会的,经过多次谈判和感情交流,在中方代表团即将离开莫斯科之际,苏联同意向中国出售苏-27。

1989年8月23日至9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代表团访问苏联,苏联国土防空军在库宾卡基地向客人们现场展示苏-27,“苏联英雄”试飞员普加乔夫亲自驾驶,在中国客人头顶上表演了精彩的“眼镜蛇”机动。出色的空战技能,先进的技战术,让中国军人眼前一亮,这无疑坚定了中国引进苏-27的决心。

不过,当时苏联国家卖给华约国家的苏-27都是简化版,技术档次比苏军自用的要低,苏联也在考虑是否按惯例将卖给中国的苏-27也降低技术档次?这引起了中国的重视,买,就一定要买好的,这成了中国军购部门的共识。于是,在吵吵争争、进进退退中,通过谈判,结果皆大欢喜。

多年后回头看,在多重背景下,中国引进苏-27是

1990年12月28日,中国购买24架苏-27SK单座战斗机和苏-27UBK双座教练机的协定在北京签署。作为苏-27的首次出口,中国买到的苏-27在规格上与苏联自用型号一致,同时合同金额的70%以易货交易形式支付。

协议签署后,苏联派出苏-27战机,于1991年2月在北京南苑机场进行展示。

当时,中国内部有一些人不太同意引进苏-27,认为目前无战事,高额引进战机不划算,不过,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坚持说:“自力更生与引进技术不是水火不容,我们自己的飞机一定要继续搞、加快搞。苏-27是个好东西,我们短时期搞不出来。与其费九牛二虎之力搞出落后的东西,不如花点钱,买点技术,缩短时间,节省经费。现在我们能买得起,人家也同意卖,所以要抓住机会买进来填补这段空白。如果不准备,一旦军事斗争需要又没办法,那才是个历史责任,没法交代。”

也正是刘华清的坚持,苏-27在未来成就了中国空军。因为苏-27进中国后,中国将其效用发挥到了极致,衍生出多个战机型号。

多年后回头看,在多重背景下,中国引进苏-27是

1991年,苏联解体,中国巧妙地促成俄罗斯继承这一生意,使自己的空军实力得到极大提升。

1995年12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再次率团访俄。中方坚持要俄方转让生产技术,同时,中方还与俄罗斯签署了第二批24架苏-27采购合同,原则同意完全以美元购买。最终,双方基本达成苏-27生产技术转让的共同精神。尽管引进的苏-27生产线对俄罗斯来说有些过时,但对中国却很有价值,中国看重了苏-27的改良潜力,毕竟苏-30、苏-35的基础设计都源于苏-27……

1997年,中国组装苏-27工作正式立项。1999年9月,首批国产歼-11开始交付部队。

后来,中国航空工业技术进步,脱胎于苏-27,研制出了歼-11D、歼-15、歼-16等。所以,从某方面想,中国从苏联引进苏-27战机及其生产线,绝对助力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江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