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贝尔格莱德血色的鲜花,我们从中学到了什
当地时间5月7日,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陈波女士及主要外交官,塞劳动、就业、退伍军人和社会问题部部长乔尔杰维奇,塞记者协会主席拉多米罗维奇,贝尔格莱德市市长助理姆拉戴诺维奇,以及我国新闻机构驻塞记者等出席了纪念活动。
通常,悼念活动会组织当地华人华侨留学生参加,受疫情影响,本次悼念活动人数较少,仅有两国行政外交机构与一些记者前往原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旧址参加悼念活动,但是前往贝尔格莱德的中国人,大多会抽出时间前往大使馆旧址悼念牺牲同胞,目前已知最近一次国人组织悼念活动是今年2月底,在塞尔维亚的中国女篮在篮协主席姚明带领下前往旧址。
关于21年前的“九十年代三大国耻”中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叙述太多,事实也已经清楚,各种稀奇古怪的谣言与洗地也被逐一攻破,同道中人即便不了解具体情况也已经无需多言,而对于屁股早已坐歪了的,也无需费力多言,这里就说说这一国耻在后来,给解放军的发展带来了什么。
北约对南联盟的侵犯,受限于多方因素,实际上是一场非常纯粹展示了空中打击力量在现代战争中实力的展现,也是最符合杜黑《制空权》(空权论)构想的一次实践。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航空技术的突飞猛进一度让一些人认为具备了三维空间优势的航空力量(那会儿各国主要还是海陆军航空队,单独成立空军的还不多)相较于传统陆、海的二维空间具备更大的机动优势,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认为飞机可以取代一切海陆军力量而成为战争的主导力量,这就是著名的空权理论。最为极端的空权论甚至认为未来的战斗机都可以缩减,轰炸机包打一切。
二战中航空兵的力量凸显,二战后初期核力量的发展一度更是使空军与导弹部队对传统陆海军有了绝地的优势,无论是美军砍掉合众国航母还是赫鲁晓夫的导弹致胜论,似乎都在表明广义的空中优势可以包打一切,尤其是到海湾战争,似乎坐实了杜黑的观点。传统“防空防空十防九空”的实际效果似乎也暗示了航空的主导权。
但是到了科索沃战争中,当时实力已经大幅削弱了的俄军咬紧牙关出动了一批部队协防南斯拉夫,结果是,虽然南斯拉夫处于绝对的下风,但是在积极防空与陆军装备的隐蔽、欺骗作业下,北约方面的空袭虽然看似暂时压制住了南斯拉夫,但实际效果远没有达到之前北约所吹嘘的那样。这对总体制空权上处于弱势的我军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强心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什么最重要?其实不是具体的某一项技术,而是在弱势条件下的决心与信心,尤其是被海湾战争吓到(或许不至于吓倒但确实吓到)的信心。
在对于科索沃战争空袭与反空袭的分析(你猜我们出没出人,有没有啥收获?反正我是没准信,但是......大家都懂的)以及干掉F-117的经典案例的复盘中,解放军对于现代技术条件下空劣一方防空与反侦察、反隐身战机能力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同时,对于F-117战例的研究以及传说中可能获得了F117部分残骸(反正这种段子没法证实,只能合理推测),谁能说又没有推动我国隐身战机研究的早期发展与鉴定呢?
看到上面是不是又有不少小伙伴会提出飞机无用论?咱别走极端啊,要不为啥这些年各类三代半、四代机层出不穷?飞机相较于舰艇、车辆的机动性优势在战场上确实是占据更大的优势,利用这种优势可以使得对方难以达成其战术构想(可以理解为三维层面上的通过排兵布阵打破敌军计划),只是说至少截至当前,矛和盾的循环发展使得飞机并不能完全取代舰艇、车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