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奉命参与杀害杨虎城,50多年后杨家后人找到
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与张学良一起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抗日,反对内战,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停止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全民期望的抗日统一战线,同时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休整与壮大的机会。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被迫出国。但是杨虎城即使在国外,仍然心系祖国,始终关注国内形势。 1937年他悄悄回国,不幸被国民党在南昌发现,然后被关押了12年。直到1949年9月,新中国即将建国,蒋介石败退台湾前,下达杀害爱国将军杨虎城的命令给军统特务人员。特务人员将杨虎城一家等人带到重庆戴公祠残忍杀害。
今天说的主人公杨钦典,便是当时参加任务的人员之一。杨钦典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为了生存,就在国民党招兵的时候,他加入了国民党。加入国民党后,成为一名普通士兵,一直从事边际工作。
时间到1948年,杨钦典被派到歌乐山集中营内担任白公馆看守班班长,负责看守白公馆内重要“犯人”。被关押的宋绮云、许晓轩等人发现杨钦典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而他当兵的初衷只是为了温饱,所以寻找机会“感化”他,不要为蒋介石的反动政府工作,而是站在劳苦大众的立场上弃暗投明。思想工作取得了成效,杨钦典开始在其职权范围内为他们传递口信、交换书报,还延长了放风时间。
1949年8月27日,国民党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下达蒋介石要求除掉杨虎城的命令,领到刺杀任务的渣滓洞看守长杨进兴、安文芳、杨钦典3人开始密谋如何杀害杨虎城等关押人员。后来据杨钦典透露,在刺杀之前他不愿杀害杨虎城,但他无法独自营救杨虎城,于是推脱说自己没有经验,恐无法参加行动。因此杨进兴让王少山和熊祥两人参与暗杀,让杨钦典协助执行。在这次行动中,杨钦典与另一个特务合力杀害了宋绮云夫妇的儿子宋振中(小萝卜头),结束了这个年幼可爱的生命。
同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在即,国民党反动派逃跑前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的革命者进行了大规模屠杀,制造了屠杀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的重庆“11·27大屠杀”。目睹这一切的杨钦典内心陷入深深的纠结中,恰巧一次,看守士兵都因前方的紧急情况被调走了,杨钦典和另一名士兵留下来看守。在这紧要关头,杨钦典弃暗投明,悄悄打开牢门放走了包括罗广斌在内的19位革命志士。
大家常说军令如山,军人的职责是服从命令。但是军令之下,应该明辨是非、区分善恶。杨钦典关键时刻放走了革命志士,将功补过,重庆解放后,被他救出的革命志士为他作证,反思态度良好,因此没有像其他迫害革命志士的国民党特务一样被执行死刑或锒铛入狱。然而杨钦典始终忘不了当年的那一幕幕,他认为自己有罪,对自己贫困的生活从不抱怨,不该享受好生活。直到50多年后,杨家后人,杨虎城的孙子杨瀚找到了杨钦典,不仅不怪他,还鼓励他放松身心。当离开时,他还祝杨钦典长寿,老人眼中含着泪水,那颗悬在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放下啦。
大家所熟悉的文学作品《红岩》的作者罗广斌,便是当年杨钦典放出的19位革命志士之一。如果没有杨钦典的那次营救,也许我们就看不到这么好的文学作品啦。后来罗广斌在回忆录中对杨钦典的行为也表示了肯定。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大家对此如何看待,欢迎评论区留言,喜欢的关注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