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渊:南匈奴超级逆行者
文/王凯迪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最为符合今日民族主义者的一句诛心“名言”。且先不论这句论断的对错与否,真实历史里这句话的描述对象,却是一点没有辜负说话人的“险恶用心”。
在三国乱世走向终了的后英雄时代,这个“其心必异”的匈奴逆行者,为统一三国的西晋王朝掘开了坟墓,掀开了一场三百年乱世的序幕。这个人姓刘,名渊,子元海。他的故事要从匈奴人的南下开始讲起。
汉人与匈奴人相爱相杀的故事,随着东汉时期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的降汉而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些与大汉朝交手过无数次的匈奴人,最初在今天包头、呼和浩特一带的河套平原落脚(几百年后这里也叫敕勒川,就是那片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大草原)。
东汉皇帝为了加强对他们的管理,防止他们再跟北方的匈奴亲戚继续联系,就让他们集体南下越过黄河,来到了位于今天黄河大拐弯处的西河郡美稷县(内、陕、晋三省交界的准格尔旗)。可以说,南匈奴的日子过得也好也不好,来到汉王朝边境内的匈奴人虽获得了暂时的安全,但是负责照顾(监视)他们的汉朝护匈奴中郎经常征调他们出征北境,甚至一言不合就逼死或者刺杀单于。
在这样得过且过的日子里,匈奴人自然也不会安心放羊。从东汉初年到三国时代的近两个世纪里,匈奴人时不时向东南方向越过黄河进入山西打秋风。东汉军队阻拦得住军队,却挡不住络绎不绝的匈奴部落入居山西定居,种地放羊一起搞生产。
到刘渊的爷爷于扶罗这辈时,匈奴人深入到山西汾水流域,并开始参加三国群雄的大乱斗,与曹操、袁绍等人过过招。到了刘渊老爹刘豹这辈,曹操在北方的势力越来越大,将散落在汾水流域的匈奴人分成左、中、右、南、北五部。本来是匈奴左贤王的刘豹成为了其中的左部帅,当然,其他四部也大部分是刘豹的远近堂兄弟当家。一分为五的南匈奴部落,看起来被老曹家严密监控着,但实际上依旧是血脉相通的老铁,时不时开个各部碰头会议,商讨一下匈奴人的对内对外政策。
有曹孟德这样的狠人压制,匈奴人当然不敢搞什么幺蛾子,但是经过了黄巾叛乱与军阀混战的轮番洗礼后,并州的汉族在北方一统后人口锐减,种地放羊两不误的匈奴人迅速占据了人丁寥落的汉族居住地。《晋书》载匈奴部落“皆居于晋阳汾涧之滨”,整个山西汾水流域都活跃着匈奴部落的身影,胡汉杂居已经成为三晋大地的常态。
话说一旦南匈奴成了气候,这群曾经的天之骄子也就差一个领导者而已了,创造这个领导者的重任就落在了刘豹的媳妇儿呼延氏的身上了,而此时的刘豹已近古稀之年,想要创造一个预言之子貌似有点虚。
就在此时,传说中的帝王神气降临了,历史惊人的巧合出现了!
就在为晋国奠定基业的司马懿去世的同一年(公元251年),祈子于龙门巫庙的呼延氏突然看到了一条长着两个犄角的大鱼游到了寺庙里,当天晚上,呼延氏就梦到这个大鱼变成人,把一个叫“日精”的大光球给她吃下,并告诉他“服之生贵子”。当呼延氏把此事告诉老刘豹爷爷时,刘豹大喜说这是吉兆。十三个月后,刘渊,这个晚产儿便呱呱坠地了。
当我们再回看这个狗血的神话与诡异的时间时,不禁会问:“这呼延氏给外边偷人找的理由居然可以这么冠冕堂皇么?”
这个“神迹之子”(私生子)刘渊从一出生就基因开挂,学文可以做到《史》、《汉》、诸子,无不综览,学武可以妙绝于众,猿臂善射,被当时著名的相面者都赞叹“"此人形貌非常,吾所未见也”。
20多岁时,能文能武的刘渊作为匈奴质子,在洛阳得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青睐。司马炎甚至两次想要让年少的刘渊担任平定东吴与凉州的大将,宠爱程度可见一斑。不过,朝廷之中依旧有孔恂、杨珧这样的老臣对于刘渊的才能十分忌惮,并用那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来劝告皇帝司马炎,甚至意欲除掉刘渊。幸亏朝中有并州老乡太原王浑、上党李憙鼎立相助,让刘渊这个主角没有在洛阳就领了盒饭。
眼看洛阳呆不得,恰逢刘渊的父亲左部帅刘豹刘爷爷归西(估计已有90高龄),29岁的刘渊趁机离开了洛阳这个是非之地( 咸宁五年,279年),回到自己的老家安心经营父兄的事业。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匈奴五部才子就纷纷聚拢到刘渊手下,刘渊也因为自己高超的社交技能与管理才能获得了广大匈奴部众的拥护。
司马炎的傻儿子晋惠帝上位后(290),辅政的外戚杨骏为了笼络日益强大的刘渊,又让其五部大都督,封汉光乡侯。如此一来,四十岁的刘渊作为匈奴老大的身份又得到了官方认可,可谓如虎添翼。不过,此时的刘渊依旧蛰伏待机,等待一个可以崛起的机会。
所谓天命弄人,当年司马炎想让刘渊独当一面将帅而不成,却又留了一个机会让刘渊来捡。当初司马炎在平定天下后分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让自己的白痴儿子当皇帝,明显是嫌西晋王朝的命太长。元康元年(291),晋惠帝的臭媳妇儿贾后一封矫诏令楚王入宫,便掀开了司马家兄弟自相残杀的序幕。这边司马家之间自相残杀正酣,刘渊却闷声不吭潜心钻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匈奴老大刘渊已经年过半百,司马炎留给他的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永康末年(300年),成都王司马颖镇守邺城,意图凭借河北之地与洛阳方面的诸王一较高下,于是遣人封刘渊为行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并来到邺城入伙他的幕府。这边前脚刘渊进入邺城,在山西老家的匈奴父老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作为刘渊叔叔辈的左贤王刘宣与各部首领一合计,汉朝灭亡之后我们匈奴人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现在司马家骨肉相残,四海沸腾,此时不起身恢复我大匈奴人的事业,还等啥呢?于是,与会各方在亲切友好的环境下达成了惊人的一致:反他娘的!
中心思想定下来,刘宣就马上派遣刘渊大舅子呼延翼的儿子呼延攸通风报信,哪知道司马颖这边不准刘渊请事假。于是,刘渊就嘱咐呼延攸回去告诉五部匈奴做好准备,并积极联系周边的胡人,等我消息。
四年之后,司马颖的危机降临了。
虽说在南边司马颖击败了司马越把白痴皇帝控制在邺城,但怎料司马越的老弟并州刺史司马腾与幽州刺史王浚揭竿而起,从西面与北面将兵杀来,更别说王浚手下还带着骁勇善战、速如风云的鲜卑与乌桓骑兵。
刘渊抓住时机,向司马颖上奏要“还说五部,以赴国难”,意图趁机开溜,司马颖犹豫不决,还想带着刘渊一起跑路回洛阳。此时的刘渊义正言辞开始嘴遁:殿下你绝对不能跑,此时一退满盘皆输,我手下的匈奴五部大军将为殿下以二部摧东嬴,三部枭王浚,二竖之首可指日而悬矣。司马颖一听这话,心头一笃:“得了,刘将军速速调兵前来,我在此等君与我大破敌军。”
看着刘渊疾驰的身影,司马颖暗自宽了心。
谁知道,刘渊这一去,正应了当年孔珣对晋武帝司马炎的那句话:
“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