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北平和平解放的大功臣,
傅作义女儿傅冬菊,北平和平解放的大功臣,建国后结局如何
1948年11月6日,在淮海战役征战方酣之时,中央军委又组织了平津战役。
因为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让华北之敌成为惊弓之鸟,傅作义把他的兵力收缩,摆开一字长蛇阵。
然而,随着我军兵临北平城下,张家口、新保安的相继丢失,傅作义内心矛盾重重。
他想战,但他又感到取胜的希望已很渺茫;他想和,但他又不甘心这种结局;他想逃,但西去的道路已被切断。
这重重的矛盾搅得他坐立不安,他在寻找一条出路。
事实上,傅作义的这种矛盾心理已不是一天两天了。正是根据傅作义的这种矛盾心理,我们党认为有把傅作义争取过来的可能。
因此,上级指示北平地下党要大胆利用能对傅作义开展工作的各种关系,尤其要通过傅作义的亲信、亲属直接做傅作义的工作,以争取傅作义走和谈的道路。
北平学委经过慎重研究确定,根据傅作义目前的处境和态度,决定使用和谈中的“王牌”——傅冬菊,由傅冬菊正式出面试探傅作义的反映。
傅冬菊是傅作义的长女,中共地下党员。抗战时,傅冬菊是西南职大的学生,参加过民主青年同盟。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大公报》工作。
她的表现一直很好。
让人信服地是党的一些宣传品由她拿到傅作义总部的印刷厂印制,厂的负责人十分尴尬,印吧,傅作义可能降下罪,实在吃不消;不印,更怕大小姐到父亲那里告状,同样吃不消。在这种尴尬情况下,傅冬菊几乎每次都如愿以偿。
当时南系学委负责人王汉斌,将傅冬菊和她的爱人——中共地下党员周毅之调来北平,留在傅作义身边,一则做傅作义的工作,二则尽女儿孝敬之道。
但是,当女儿突然来到自己身边时,傅作义还是有些惊疑。
当傅冬菊向傅作义转达我党意图时,傅作义害怕是“军统”特务通过她的女儿套他上钩,就问他女儿: “他们是真共产党还是军统?你可别上当,要遇上假共产党,那就麻烦了!”
“是我的同学,是真共产党,不是军统!”傅冬菊毫不含糊地说。
“是谁派来的?”傅作义又问。
“是主席派我来的。”傅冬菊回答道。
“派你来干什么?”
“劝您停止抵抗,和平解决北平问题。”
“林是我的晚辈,聂还比我小四岁,叫我向他们投降?”
这种坦率,简直使人难以相信,发生在父女之间,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在战争紧急关头,更是罕见的。
可是,历史就是这样记录的。
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军内对高层指挥官的一切活动,包括情绪每时的变化,了如指掌,这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
傅冬菊对保定解放这个内部战线的活动上是有功绩的,包括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傅作义不失俊杰。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1948年12月25日凌晨,中共中央宣布了战犯名单,傅作义的名字也在其中。这让他一时难以接受,情绪一度十分低落。
傅冬菊观察到父亲的这一思想变化之后,迅速向上级党组织作了汇报。
1949年1月1日,主席特地发了一封电报给她父亲,一下子解除了她父亲的思想疑虑,又把他拉回到谈判桌上。后来,人们把这封电报称为“元旦六条”。
1949年1月21日,傅作义召集华北“剿总”高级将领会议,宣布北平城内的国民党守军接受和乎改编。
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正式的入城仪式,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后,傅冬菊回到天津,她的笔名一直用“傅冬”,自此之后,人们只知道傅冬这个名字,而不知道她是傅作义的女儿。
1949年8月,傅冬菊参加了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随军南下,经历了南京解放,又经武汉、长沙、贵州到了她上大学的昆明,参与《云南日报》的创建。
1951年3月,她被调入人民日报社,先后在记者部和文艺部工作。
1982年,又被借调到新华社香港分社,从事统战工作。1995年在人民日报社岗位上离休,离休前为行政13级。
作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她继续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上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傅冬菊的家风朴素,生活简单,住在二十几年没有装修的老房子里,只有简单的家具。她身体一直不太好,退休金除了用来大量吃药,还要支付保姆的费用,房改时,竟然一时拿不出钱来买房。
解放后,傅作义把自己的多处房产都捐给了国家,但是傅冬菊并没有向国家要过一分钱。2007年,傅冬菊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