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因为国防预算收紧,英国这些日子有点笑不出来。由于海军规模精简,新锐的“威尔士亲王”号航空母舰可能面临“没上岗就下岗”、甚至被租借给其他国家的局面。两艘6万吨级航母的不同境遇,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不过对于看客们来说,这两个大家伙却多少显得有点“不给力”——虽然这两艘航母都代表各自国家水面舰船技术的最高水平,但相比于之前两国已经服役的航母在吨位上却没什么差别,跟独步天下的美国超级航母更是没法比。然而即便是美国最新一代的“福特”级航母,吨位也只不过是10万吨级别,与之前的“尼米兹”级也不见有什么提升,难道航空母舰就不能建造得更大一些、来容纳更多的舰载机吗?譬如20万吨,30万吨。

图注: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

大,就是好;多,就是美。这两条被“多炮塔神教”的信徒们奉为至上经典的概念,某种程度上对于航空母舰也同样适用——毋庸置疑,航空母舰的作战能力与舰载机搭载数量和起降能力密切相关,在舰载机性能确定的情况下,一艘航母搭载的舰载机数量越多、能在一定时间内起飞的舰载机数量越多,其作战能力也就越强。而如果想让航空母舰有更大的甲板和机库、能配备数量更多的弹射器,毫无疑问就需要将航空母舰设计得更大一些。但现实情况却是航母的尺寸和吨位似乎早已有了“上限”,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图注:运输舰载机是航空母舰的本职工作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六十多年以来,美国的航空母舰虽然吨位不断加大,但几何尺寸变化却非常小。美国于上世纪50年代建造服役的“福莱斯特”级航母全长331米(CV-59“福莱斯特”号)/324米(CV-60“萨拉托加”号)/326.4米(CV-61“突击者”号、CV-62“独立”号)、舰宽76米、吃水深度11.3米、满载排水量79450吨(CV-59)/80643吨(CV-60/62)/81163吨(CV-61),上世纪60年代服役的“小鹰”级航母全长323.6米、舰宽93.6米、吃水深度11.4米、满载排水量 81780吨(CV-63“小鹰”号)/82583吨(CV-64“星座”号)/84914吨(CV-66“美国”号)/82655吨(CV-67“肯尼迪”号),同期的“企业”号核动力航母全长342.3米、舰宽76.8米、吃水深度11.9米、满载排水94000吨,到70年代的“尼米兹”级全长332.8米、舰宽76.4米、吃水深度11.3米、满载排水量91487吨(CVN-68/6970)/97000吨(CVN-71)/104200吨(CVN-72~77),目前的“福特”级全长337米、舰宽77米、吃水深度12米、满载排水量112000吨。

图注:美国福特号航母

可见,虽然美国航母的吨位逐渐增加,但整体尺寸并没有太大差异,很显然美式航母的“模板”已经限制了其排水量。那么,为什么美国建造航空母舰时不能将尺寸放大一些?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资金问题。众所周知,航空母舰是当今水面船舶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由于需要同时满足海上浮动航空平台、大型水面作战舰船、舰队指挥中心等不同的任务角色、以及需要在高度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作战环境下使用,航空母舰的舱室设计、材料工程、子系统配置等方方面面都需要特殊研究,且不说建造时需要多高的技术含量,就算是研发费用都绝非一般国家能够承受。偏偏航母又是一种建造批量较小的船舶(造多了浪费资金不说也没什么用),这就更导致航母的建造成本居高不下。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盲目追求大吨位和大尺寸,那航母的采购价格恐怕就连从不差钱的美国都无力承担了。

图注: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罗斯福号(CVN 71)经过苏伊士运河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适航性。航空母舰不同于大型民用船舶,由于需要在不同的任务海区之间往返,因此会经常进出一些连接两个海域的重要水道。通常来说,水道分为天然水道和人工水道两种,前者以海峡居多,后者多为运河。目前来看,世界两大关键性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通航能力都有很大的限制,其中苏伊士运河仅能通过满载排水量15万吨的或空载排水量37万吨以下的船舶,巴拿马运河仅能通过满载排水量7.8万吨以下以下的船舶。从这一点来看,超级航母连巴拿马运河都无法通过,通过苏伊士运河也极其勉强,若需要紧急部署时会很影响航行时间,所以自然就不会去建造更大吨位和尺寸的航母了。

图注:博斯普鲁斯海峡地理位置图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苏联。苏联唯一的航母建造船厂位于黑海沿岸,因此当航母在黑海造船厂建造完毕后,如果要到北方、波罗的海或太平洋舰队服役,就必须出黑海进地中海、再经过苏伊士运河或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其他海域。黑海和地中海之间仅有的航道是博斯普鲁斯海峡,该水道虽名为海峡,然则极其狭窄,最窄处仅有750米。这一宽度看似完全能够满足大型航母的通过要求,但由于土耳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狭窄处建设了跨海大桥,加之该海峡内各国船只来往频繁,因此能够为航母预留的航道宽度并不大。有鉴于此,苏联开工建造的航空母舰中吨位最大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也仅为满载排水量85000吨、全长322.7米、宽75.3米、吃水深度10.8米,与“尼米兹”级基本相当,很显然这是考虑了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因素。

图注:瓦良格号航母经过土耳其海峡

而对于航母吨位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使用国的安全战略对航母产生的影响。航母之所以要控制吨位、确保通航性,原因在于使用国因安全战略而致使服役中的航母确保性能和数量上的均衡性、同时也要保证能够通过狭窄关键水道确保对任务海域的及时干涉,综合各方面任务要求10万吨级航母已经是目前最为合理的方案。试想,如果一个国家具有建造“超大型”航母的资金和技术能力、同时只要求航母在近海活动而没有向全球访问诶的其他海域派遣,那么该国建造出一艘排水量达到30万吨的航母并非没有可能。只不过,现实中的情况是只有需要使用航母在海外执行任务的国家才会对大吨位、大尺寸产生兴趣;负责近海防御的国家用轻型航母也完全够用,所以自然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去建造“超大型航空母舰”了。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