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20-07-23 17:00 的文章

李聚奎是最后一名开国上将,但他有个称号,连

了解授衔的人都知道,开国上将在1955年只授了55位,到1956年和1958年又各增补了一位,分别为王建安和李聚奎,因此也可以说,李聚奎是开国上将中的最后一位。

不过,可别小看了这个“最后一位”,李聚奎在我军的地位非常高,被誉为“将圣”,就是授大将也是绰绰有余的。

李聚奎是最后一名开国上将,但他有个称号,连

李聚奎1904年生于湖南安化,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但因看不惯旧军队的腐败作风,跟着彭老总一起参加了著名的平江起义。

彭老总打仗不要命,李聚奎同样是一员虎将,在彭老总的指挥下,攻打文家市、攻打长沙、红四军宁冈会师中,都有李聚奎的身影。

不过,用现在的话说,李聚奎属于“戏红人不红”的典型,就知名度而言,李聚奎名气不大,可他指挥过的战斗,却都大名鼎鼎。

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红军取得胜利,毛主席写下一首著名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其中有一句,小朋友都会背诵:“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时任国民党军第18师中将师长的张辉瓒被活捉,也是红军活捉的第一个师长。

李聚奎是最后一名开国上将,但他有个称号,连

谁捉的呢?正是李聚奎!关于这段故事,历史客栈之前介绍过,就不再啰嗦了。

除了活捉张辉瓒,李聚奎还有一次活捉敌军师长的经历。那是第四次反“围剿”的1933年2月,蒋军52师外加一旅,云集于大龙圩,准备攻打苏区,师长名叫李明。红一军团特别点将,已升任红3军9师师长的李聚奎接受任务:又一个敌军师长送上门,捉活的吧!

李聚奎大喜,立刻带着部队去会会李明。李明还傻头傻脑地呆在大龙圩,等待他所谓的时机。红9师已悄悄围了上来,火力全开,敌军像没头苍蝇一样乱窜。

此役,敌军3000多人悉数落网,李明师长也被五花大绑地送到李聚奎面前。两次活捉蒋军师长,把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高兴坏了,抱起李聚奎转了好几圈,高喊红军万岁。

长征开始后,李聚奎担任红1师师长,作为红军开路先锋。正如戏文小说中说的,先锋的任务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顺便消灭土匪。可以说,没有“正印先锋官”李聚奎的英勇战斗,及时拔掉敌军堡垒,红军也许就挺不过艰苦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了。特别是强渡大渡河,更是及时挽救了中国的革命。

李聚奎是最后一名开国上将,但他有个称号,连

当时,蒋介石得知红军被困在大渡河前,欣喜万分,直呼要让红军变成第二个覆没于此的石达开。其实,蒋介石并非大话,红军确实非常危险。

大渡河山高水急,堪称天险,易守难攻。而且,河对岸有川军密集火力封锁,身后有数十万蒋军疯狂追击,必须及时过河,时间就是生命!

1935年5月25日凌晨,红1师1团1营营长孙继先组成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在当地船工的配合下,冒着枪林弹雨,抢渡大渡河,夺下川军碉堡,让红军顺利脱险。

强渡大渡河太出名了,历史记住了开国中将孙继先等18名勇士,而下令强渡大渡河,并在现场指挥的,正是师长李聚奎。

建国后,有人劝李聚奎写写回忆录,讲讲自己在强渡大渡河中的功劳。李聚奎却淡然处之,说:“强渡大渡河成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红军战士的功劳,我不能贪天之功。至于我的名字被历史遗忘,这有什么呀?我们红军不屈不挠的精神,流传千古,这才是最重要的。

李聚奎是最后一名开国上将,但他有个称号,连

因李聚奎对革命胜利的贡献太大,也太特殊,所以军中给他起了一个了不起的称号——“将圣”,这是十大元帅都没有的荣誉称号。

1955年授衔时,李聚奎因离开了部队,去了石油工业部,因此没有被授衔。但到了1958年,李聚奎又回到了部队,授衔的事就被提了出来。

论战功,论资历,李聚奎都应该授大将,可十位大将名额已满,换谁都不合适,“十一大将”叫起来也不方便,所以,负责军衔评定的徐立清就去找李聚奎,问问他的意见。李聚奎大度地说:“就低不就高,上将就行!

就这样,本该授大将军衔的李聚奎,成了最后一名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