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官令其坚守待援,他最终投降日军,为何还能
引言
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万众一心,抵御日寇,最终以数百万的将士们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保祖国无虞,人民安康。而就在抗日战争中,有着这么一位抗日将领,长官令其坚守待援,他苦战日寇47日,最终选择选择献城投降,可依然被后世视为抗日英雄。这是怎么回事呢?
抗日英雄这位将领就是著名的国军第10军军长方先觉,方先觉将军1905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徐州,因家庭富庶,从小接受私塾教育,受儒家文化熏陶。后因认可三民主义思想,立志投笔从戎。方先觉从军后,因出色的领军才能以及高超战斗素养,在抗日战争中立下大小战功无数。
1944年,已成一军之长的方先觉将军,奉命守城。而其驻守的是衡阳城,守城之时,他誓死抗击日寇。但后来在弹尽粮绝、援兵迟迟未到、将士伤亡惨重的情况下,方先觉将军命部下与日军交涉,有条件的献城投降。也因此事,导致不少人抨击他晚节不保。
在当时,有人也曾用“惟欠一死”来评价他。意思就是说他在衡阳保卫战中表现出的抗日精神和抗日行动是被世人认可的,只是后来没有战死,选择投降,才导致他晚节不保,也表达出世人对这位悲情英雄的无限怜惜之情。
然作者始终相信,虽然方先觉将军在衡阳保卫战中,坚守孤城、苦苦支撑47日,最终无奈献城投降,但是他为抗日战争所作的伟大贡献是无法抹去的。
衡阳保卫战1944年5月,日军为一路直通中国西南,打通大陆交通线而发起了一次大规模战争,中国军队分奋起反抗,史称长衡会战,也叫第四次长沙会战。在多年的抗日战争中,湖南都为抗战将士提供粮食,保证了军队的后方供给,对中国军队来说,湖南有着重要意义。
长衡之战前,先后爆发了三次长沙会战,皆成功阻击日军,所以第四次长沙之战至关重要,是振奋军队士气以及决定抗战胜利的关键性战役。在长衡会战发起之时,方先觉奉命率领第10军守卫衡阳积极备战,安排军队驻守城防要塞,抵抗日寇进攻。
1944年6月28日,日军发起了第一次进攻,方先觉率军与日寇激战五日,后日军撤退。同年的7月11日,日军重整旗鼓,率两个师团对衡阳城发起第二次进攻,而方先觉率领第10军阻击日军进攻,双方激战长达十五日之久,就在这次战役中,日军阻断了衡阳城的补给之路,并夺得多处据点。
第10军的防守据点不断缩小,由于补给和城防据点不断被日军攻破,方先觉的第10军在衡阳城开始处于孤城奋战状态。直到8月4日,日军发起了第三次总攻,此时的方先觉已经带领第10军在衡阳驻守了40日之久了。而城内驻军在无补给,无外援的情况下,英勇奋战。
即便是日军破城而入,第十军依然在一片废墟之中和日军巷战,将士们用自己最后的鲜血,誓死保卫衡阳,而援军始终未到。但由于武器和士气的影响,第10军战败,日军破城。将士们欲护方先觉突围,被拒!方先觉在绝望中欲举枪自决,被副将伸手打偏,子弹擦屋梁而过。
而后方先觉召开了紧急会议,令部下和日军交涉,计划有条件投降,欲保第10军战斗中幸存的军官性命,防止日军在城中大肆掠杀,并要求日方救助伤员。日方答应条件,方先觉下令投降。日军接管衡阳之后,守约未曾大肆屠杀中国军官,但是日军以医用设备不足为借口拒绝救助中国伤员。
随后方先觉将军被日军圈禁长达3月之久,后方先觉逃出衡阳,来到重庆。方先觉回到重庆后,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在方先觉小传中,伟人也说到:“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由此可见其组织的衡阳守卫战,基本上是受到了国家各界人士的认可的。
谁言投降不不丈夫衡阳保卫战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方先觉率领第10军在衡阳坚守了47日之久,与日军正面对抗三次,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信心,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完美的基础。第10军在抗日战争中的积极应战和全力护城的英勇事迹也被后世人认可。
虽然方先觉将军最终被迫献城投降日军,但那也是在走投无路的环境下,为保军民性命无忧,伤兵可以得到救援的情况下,做出的无奈之举。虽然守城不成,但是他为守城做出的努力和牺牲是有目共睹的。在方先觉将军的骨子里,有着强烈的仁爱爱人的思想。
他守城期间,竭尽全力保城池无忧,用47天的浴血奋战,书写了他在衡阳的英勇事迹,而在无力回天之时,尽最大努力保得军民性命。虽然最终投降,为他的英勇抗战生涯添上了不光彩的一笔。但是作为军人,他也曾为祖国奉献青春,挥洒热血,守一座城池,护一方百姓。
所以称其为抗日英雄,他受得起!纪连海先生也曾在《百家讲坛》中如此评价方先觉的事迹:“谁言投降不不丈夫!”
结语是啊,谁言投降不丈夫,方先觉将军保卫衡阳,孤城奋战月余,在没有后方补给且援军迟迟不到的情况下,苦守衡阳城,他的行为是英勇的,他的事迹是值得铭记的,如同任何一个为保祖国领土完整保人民安康的英烈一样,是值得人民尊重和敬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