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宋氏三姐妹的母亲,才知道什么是中国最强
文:花喷喷
以往一门三杰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但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宋家居然6个子女个个成才。宋氏三姐妹家喻户晓,宋家兄弟也毫不逊色,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在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宋家王朝堪称传奇,甚至被誉为“一个家族就是半部民国史”。不禁让人感叹,这么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这个问题,恐怕只有宋家姐弟的母亲——倪桂珍,才能为我们解答。
提到母亲,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温柔、无私的慈母形象。可倪桂珍却称得上是“民国第一辣妈”、“民国第一虎妈”,因为她对子女的教育都非常严格,但她的“虎”并不是只有严厉,而是刚柔并济、原则分明。《三字经》里说, “养不教父之过”,而倪桂珍却认为,养不教是父之过,也是母之过。
能够有这样的思想,去培养出自立、自主、自强的子女,想必这位“虎妈”一点也不简单。
01
不一样的豪门女子
倪桂珍于1869年出生在川沙城厢镇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倪韫山是一名基督教牧师,还是上海耶稣会最早的中国籍牧师之一,母亲则是明朝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徐光启的后代。
在那个时代,女孩子一般都养在深闺,为了将来能嫁个好人家,每天就是在房里练习女红。而倪桂珍非常幸运,父母思想开明,家中孩子无论男女都可以接受教育,因此倪桂珍不仅从小就受到了来自父母的中西文化熏陶,还能上学。
她5岁开始学习练字,8岁进入小学学习,14岁已经被父母送到上海教会学校稗文女子中学读书。
倪桂珍成长为一个头脑活跃、大胆自信的新时代女子。不仅弹得一手好钢琴,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还擅长让不少人都头痛不已的数学。
那时女子都以“三寸金莲”的小脚为美,但倪桂珍并不认同这种所谓的审美观念,坚持不裹脚。虽然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却因为一双“大脚”,还有超越同时代女子的思想,这些优秀的品质统统成为了她寻觅伴侣路上的绊脚石。
家中曾经为倪桂珍订下一门亲事,但对方并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倪桂珍坚决让父母退婚,“宁可嫁不出去,也不嫁给不喜欢的人”。
在其他女子都在等着家里安排婚事的时代,倪桂珍却有公然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勇气,她牢牢地将人生自主权握在了自己手中。也正正因为这样,她的一生才能无悔无憾。
02
陪自己亲手选的丈夫起高楼
就在1887年,她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所爱。当时的倪桂珍应该也没有想到,他们的结合,居然会成就后来对民国造成巨大影响的宋氏家族。
在机缘巧合之下,倪桂珍在教会认识了一个叫宋嘉树的男青年。他出身贫寒,相貌也一般,曾经随继父到美国学习。回国后立志传教,却因为有一次和学生们讲述美国独立战争,宣传林肯民族和自由的主张,得罪了清朝和美国监理会,一直受到刁难和限制,抑郁不得志。
在倪桂珍的眼中,宋嘉树虽然无钱无权又无势,但他心中有远大志向,有理想有抱负,他日定大有一番作为。在宋嘉树的眼中,倪桂珍落落大方,一双大脚更是思想开明的象征。
于是看起来门不当户不对的两个人,相识相爱仅仅短短两月,就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宋嘉树转行搞实业,倪桂珍拿出了她的所有嫁妆支持丈夫的事业。因为她的信任和支持,宋嘉树在短短几年内就成了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实业家。
两人夫唱妇随,宋嘉树忙着打理生意和应酬各种社会活动,而倪桂珍则在家中操持好一切家务,相夫教子。尽管倪桂珍支持丈夫的事业,不会对丈夫的工作指指点点,但也并不是任由丈夫摆布的妻子。
倪桂珍在家中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很多规矩都是由她来制定,例如坚决不允许丈夫在外赌博和酗酒。
有原则、有底线,是做人的根本。倪桂珍爱自己的丈夫,但她也明白“若要爱人必先自爱”的道理,最起码的理智和独立人格也应当保留。自己并不是婚姻中的附属品,她和丈夫是平等的,她可以做一个支持丈夫的贤内助,但她同时也是她自己,是一个自尊自爱不卑不亢的人。
03
严厉而不严苛,培养国之栋梁
而倪桂珍和宋嘉树生下的六个子女,都是在民国叱咤风云的响当当的大人物。他们能成长得如此优秀,完全离不开倪桂珍的悉心栽培。
和传统的“严父慈母”不同,宋家是典型的“慈父严母”。在教育观念上,倪桂珍和宋嘉树还是有所不同的。因为曾经留过学,宋嘉树倾向于西方的鼓励教育,对孩子和蔼亲切,如非大的过错,尽量不去指责。
而倪桂珍却对孩子们的言行举止严格约束,甚至以身作则,亲自教孩子们读英语弹钢琴,要求孩子们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例如三姐妹就是始终盘着头发,不能披头散发。
就算家庭条件优渥,倪桂珍也不允许孩子们奢靡浪费,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家里有很多佣人,但倪桂珍也要求女儿们从小要学会做饭烧菜和做女红。宋霭龄学不会针线活,也是在宋嘉树的说情下,才能破例不学。儿子们也不能养成阔少爷的恶习,凡事要求尽量亲力亲为。
倪桂珍非常注重树立孩子们男女平等的观念,尤其对于女儿们,非常重视培养她们的独立性。倪桂珍认为,无论男女,最终都应走向自立、自强、自主、自信。
在宋氏姐弟还小的时候,倪桂珍就请有学问的秀才到家中讲课,让他们从小打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后再长大一些,则让他们到国外留学,增长见识。老大宋霭龄,17岁就自己漂洋过海到美国,宋美龄出国时甚至不到10岁。
埃尔默·特·克拉克在《中国的蒋家》一书中,形容倪桂珍对儿女的教育方式是一种斯巴达人的训练方法,因为斯巴达人的特点就是勤劳和刻苦,这也就是倪桂珍严格要求孩子的特点。
多亏了倪桂珍的教育,才培养出独立有主见的儿女。他们不会盲目遵从父母的意见,而是敢于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敢于选择自己要走的路,敢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曾经,宋氏三姐妹各自的婚姻,都遭到了倪桂珍的反对。她曾经“嫌弃”孙中山的年纪大,担心宋庆龄和孙中山的相处中会有难以调和的落差,而且孙中山一直致力于革命工作,生活并不安稳。而蒋介石则是个离过婚的军人,名声也不好,倪桂珍不舍得将自己的宝贝小女儿嫁给这样一个人。
然而两姐妹都和母亲一样,对婚姻有自己的看法,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宋庆龄和孙中山私奔到日本成婚,宋美龄则拉上大姐为自己说项。
倪桂珍最终也理解了女儿们,愿意放手让她们去闯,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最后的结果也很明显,女儿们都开辟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的人生。
只有优秀的母亲,才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子女。倪桂珍深知溺爱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最终难成大器。于是她以身作则,将自己作为孩子们的一面镜子,用心地教育他们,却不是把他们教育成另一个自己,而是和自己一样独立自主的人,去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
04
成就宋氏王朝的伟大母亲
1931年夏天,那位勇敢、能干、明理的母亲去世了,终年六十二岁。在倪桂珍六十二年的人生中,经历了清末封建社会的瓦解,也见证了民国的建立。但她一生中最重要也最成功的事,莫过于养育了六个优秀的子女,他们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
而她的离世,给子女们带来的是无尽的伤悲。
宋美龄在《祈祷的力量》中写到过,“她的去世对于她的子女是极惨重的打击。可是对于我的打击也许更重,因为我是她最小的女儿,曾十分依靠她而不自知。”
宋庆龄甚至在去世前要求和父母合葬,而她也曾在晚年时这样回忆母亲,“她身负重荷,仍文雅高贵,端庄美丽,没有一个画家能够画出她那崇高的神韵。”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六个子女的人生各不相同,但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所不能及。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自立自强自信,他们为什么敢于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他们为什么气质脱俗超凡,这都是来源于他们的母亲。
倪桂珍非常勇于去争取自己人生的主动权,勇于走出自己的人生。对于丈夫,她是得力的贤内助,贤惠而坚强。对于儿女,她是优秀的严母,开明而伟大。
她让孩子们在有趣而不死板的环境中长大,对他们宽容,也要求他们严于律己,走出社会便是可以掌握自己人生的卓越人才。她就是孩子们人生的领路人,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勇敢坚强的品质,宋氏姐弟才得以在民国书写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事实上,每一个母亲都是伟大的。她们怀胎十月,经历分娩的彻骨之痛;她们细心呵护,哺育孩子茁壮成长;她们谆谆教诲,教育孩子顶天立地;她们任劳任怨,为孩子遮风挡雨。
老舍先生说,“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母亲为什么是孩子的根,因为从我们呱呱落地开始,就离不开母亲,离不开她的爱护,离不开她的教导。母亲或许是慈祥的,或许是严厉的,但她们一定都是爱孩子的,她们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孩子。
我想,大家都应该和自己的妈妈说一声,“辛苦了妈妈,我爱你”。不需要特地哪一天去将这句话说出口,毕竟妈妈也不会特意挑选一个特别的日子才为我们操劳。
世间的爱有千万种,最伟大的当属母爱。母亲用母爱塑造了我们,我们还要吝惜那一句感谢吗?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花喷喷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