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中,主流价值观的银幕表达更多样化
①《我和我的祖国》。②《地久天长》。③《攀登者》。 制图:李洁
2019年,亿万观众见证了一个新的国产电影黄金时代正在到来——不仅是指国产电影显示出了对于电影票房的强大拉动力,更是指今年上映的众多国产电影中,主流价值观获得了更加多样化的银幕表达。
很多学者也注意到了这一较为突出的现象,并认为这将使国产电影的精神力量得到进一步凸显。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丁亚平等认为,银幕表达手段的多样化,将使得国产电影在传递主流价值观时更具观赏性,更具备成为精品的可能。国产电影的这一趋势,一方面将更好地发挥其涵育主流价值观的功能,同时也因为呼应了一段时间以来观众的文化需求而获得了蓬勃的生命力。
个体记忆与国家命运同频,主旋律大片以强视听凝聚奋斗心、爱国情
主旋律大片天然承载着传递主流价值观的功能。即便如此,今年以来观众仍然看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即创作者们主动创新表现手法,将思想立意与商业手法相结合,以强视听来传递主流价值观,得到了来自观众的正向反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认为,这将有助于国产电影创作形成稳定发展的体制机制,使得主流价值观在合适的影像系统中得到更加有效的表达。
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为例。王一川认为,该片七个篇章化用了爱情片、喜剧片等多种类型,是将观念化入影像系统的成功尝试。同时他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不约而同地提到,该片选取普通人的视角,以个体记忆浓缩共和国70年征程,从普通人的人生切面入手,把作为个体的“我”与新中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关系进行具象化呈现,最终凝聚成14亿人爱国情怀在银幕上的激荡澎湃。
同样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还有国庆档影片《攀登者》。影片首次将中国登山队在1960年和1975年两次攀登珠峰的壮举和珠峰攀登者们搬上银幕,采用冒险类加动作片的模式,塑造了生动感人的中国英雄群像。影片上映之后,和“中国女排”一样,“攀登者”成为全社会热词;中华民族特有的攀登者精神,成为各行各业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银幕影像与现实生活共振,中小成本影片折射朴素向上的日常价值理念
主流价值观可以很宏大,也可以很细微。在2019年的银幕上,我们还看到了一批中小成本的现实题材电影,真正扎根于现实生活,在如日常生活般徐徐展开的影像中,润物细无声地讲述着朴素向上的价值理念。
其中不能不提上半年上映的影片《地久天长》。影片以两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为切入口,用长达30年的跨度折射时代变迁的轨迹。导演王小帅说,影片要处理的主题是“岁月流逝,生活向前”。当主人公最终选择用善意和宽容来面对意外,面对命运的急转直下,观众也经受了一次中国民间克制隐忍、平和平淡的价值洗礼。
电影《少年的你》则是另一个维度上的尝试。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周文萍认为,影片将一个类似东野圭吾笔下《白夜行》的犯罪故事转化为两个少年人相互支撑、共同成长的启示录。而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少年人自己对于明亮方向的努力眺望,也有学校老师和办案警察在各自位置上发挥的正面引导作用,最终推动主人公走出了人生的至暗时刻。也正因为如此,影片有了青春片最为珍贵的内核。
传统文化和当代诉求对接,在全球化背景下凸显中国电影的主体性
国产电影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掘、提炼和表达,同样丰富了主流价值观在银幕上的表达样式,也拓展了主流价值观在银幕下的影响半径。
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分别在年初和暑期档上映的两部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两部影片都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与素材,尝试开发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的系列IP。陈旭光特别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认为该片在创造性改写、转化中国古代神魔传说之余,表达了哪吒渴望得到社会承认的“英雄成长”式主题,将传统文化和当代诉求做了有效对接。
在丁亚平看来,今年的一些国产影片从当下和未来的意义上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更加积极、立体地纳入电影叙事中,不仅增加了国产电影的差异性,更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凸显了中国电影的主体性,确立了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在全球空间里的价值。本报记者 邵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