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哈妹”,皈依佛门11个月后蜕变成了最强
潜心向佛后的洗礼
时光荏苒,距离《粉红女郎》的热播已经过去了16个年头,这部由台湾漫画家朱德庸笔下的《涩女郎》改编的电视剧席卷全国,开创了这一题材类型的一个时代,也捧红了初来乍到的陈好和薛佳凝。
对于薛佳凝的印象,很多人已经固定在了《粉红女郎》当中,提起她的名字,我们情不自禁的就会亲切的喊她一声“哈妹”。
在薛佳凝身上你能感受到一种《六然训》中“自处超然”的境界,这种个性让她似乎与浮华不安的娱乐圈“背道而驰”。这也解释了为何这么多年,她仿佛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当中,她既存在,却又缺少痕迹。
在社交媒体上,她常常会发表一些诗词与散文,看的人云里雾里,那仿佛是她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旁人只能在外看个热闹,却难以走的进去。她不屑于名利场,只沉醉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当中。不知那是一种自闭行为的体现,还是看尽了繁华之后的一种更高境界。
她的改变发生在2015年,忙碌的工作节奏让她无所适从,她渐渐对每天上满弦的生活产生了厌倦,她是个有主见的人,从不盲目过活,当她发现当下的生活并非是她所追求的模样,便推掉了大部分拍戏的邀约,从此她归于平静,恢复了她所想要的慢节奏生活,时不时她会约上几个闺蜜四处行走,所有关于娱乐圈,关于商业化的行为自此与她绝缘。
按照她的话说,远离娱乐圈,对自己而言向来不会是一个艰难的决定,那是遵循自我内心的想法而做出的选择。
影视圈是个很奇怪的圈子,人们绞尽脑汁也似乎难以从中找到规律,它的复杂程度超出人们大脑运算的最高极限,有些人还在这里,谋求曝光的机会,试图从这里获得更多的关注度,而有些人对此避之不及,却往往成为了“被动”搜索的热门人物。
那些年,关于“薛佳凝去哪了”的问题,给人们茶余饭后那多余的精力找到了释放的出口,在网络上各种关于她的线索都被人们联系在一起,也正是那时候传出了薛佳凝出家,薛佳凝皈依佛门的有关消息。
后来,薛佳凝也在微博上证实了大家的说法,那段时间,她跑去西藏带发修行了11个月,面对大家的各种猜测,有人说她事业上不顺利,也有人说她和胡歌的恋情才是“元凶”,各种流言蜚语铺天盖地,忍无可忍的薛佳凝终于在自己的微博下面发声了:“每个人的灵魂里都有属于自己的信仰,关于信仰,你们可以不喜欢,但请不要恶言相向,不是谁的言语会伤害到我,而我是真的不希望看到任何一个人造下口业(遭报应)”。
作为演员的荣耀几年以后,薛佳凝复出,登上了《我就是演员》的舞台,外界对于她外貌变化的讨论,远远超过对于她凭借演技重回大众视野的壮举。
从前那个在微博上和“网络暴民”斗嘴的姑娘如今变得更加成熟和强大了,相比外界对于她刻薄的评价,以及片面的印象,她更关注自身的成长,更在乎自己的生活,有人对她这些年来的容貌变化评头论足,她已经不会再有太大的心理波动,尽管她是个追求完美的女人,但她不会再因此而生气。
《我就是演员》结束之后,大批的“喷子”们涌入到薛佳凝的微博下面肆意妄言,而这次,她平静地在微博中写到,“或许我已不像观众印象中的那么年轻靓丽了,可沉淀与心智,却恰恰是让我处在最能讲好故事的时候。
对于回归大众视野的行为,她否认了人们众多的猜测,按照她自己的话讲,她从不在乎通过综艺节目可以为自己提升多大曝光度,她决定重新复出,是为了冲出自己的舒适区,她希望在不安的环境中寻找到新的激情。
以她的聪明她当然懂得这次复出所面临的是什么,但她需要挑战:“一旦太顺着自己的心走,便没办法获得历练和成长;当你拧巴的时候,可能很多事情会得到改变。这是我喜欢的。”
就像薛佳凝自己说的,她那次是带着自己的“演技”来的,虽然薛佳凝最终遗憾落败,但是她的表演仍然打动了在场的很多人。她很满足于这次体验的过程。她说,在这个节目中不同于在演戏的片场,演员可能在此遇到很多在剧组拍戏时不会遭遇的突发性难题,很多时候自己需要随机应变,没有时间去对戏,更多时候依靠的是演员之间的即兴发挥,这不仅是对于演技的考验,也是对演员心理的巨大考验。
“最重要的是,我知道跟两三年前的我相比,我成长了,这个让我挺高兴的。”薛佳凝如此说道。
从上海开启自己演艺生涯的薛佳凝,其实是个出生于哈尔滨的东北女孩,和自己的演员身份如出一辙,他的家庭也是一个南北融合的场面,薛妈妈是位地道的上海女人,17岁便只身前往东北兵团参与当地的建设,自此在这片黑土地上与薛爸爸结成了姻缘。
这让薛家的饭菜别有一番风味,除了东北人爱吃的猪肉炖粉条,杀猪菜,还要有南方人爱吃的蛋饺、小笼包,甜酒酿,南北大融合的场面其乐融融。
小时候妈妈常常会给小佳凝讲起在上海家乡的故事;偶生思乡之情,便感叹年纪大后,希望有机会可以“落叶归根”。回到小时候的故乡看一看,这些话让薛佳凝记忆深刻,她将妈妈的愿望深深记在了心里。
同样是在17岁那年,她带着母亲的愿望独自坐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24个小时的时间,她完成了自己冲出舒适区的第一个“关卡”。
2001年,由朱德庸漫画改编的电视剧《粉红女郎》开始在全国征集“哈妹”一角,剧组希望能够找到一位清秀靓丽、时尚叛逆的年轻新人。在临近开机之前,导演终于碰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哈妹”。
薛佳凝只是给剧组录了一段视频,导演伍宗德当即便定下了这位笑起来一脸喜庆的年轻姑娘。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薛佳凝凭借“哈妹”而被全国观众们所熟知,那个人见人爱的邻家小妹很快成为了薛佳凝最闪耀的标签。
随着《粉红女郎》的成功,薛佳凝与陈好收到了大量的片约,不久后,她们还没有来得及享受胜利的喜悦,就马不停蹄地赶赴电视剧《天下无双》的片场当中。与当时的香港演员张卫健、关咏荷相比,她们只是来自内地小演员。然而在拍摄的过程中,片场涌进了大量群演和路人,他们得知“哈妹”和“万人迷”在片场拍戏,纷纷跑来围观,并高喊着她们剧中的名字,簇拥着她们索要签名。
这样的景象一连持续了好几天,导致剧组的拍摄都受到了影响,这着实让见惯了大场面的香港演员们都叹为观止。
在上海宣传的过程当中,剧迷们把整个购物中心都“包场”了,在当时人们只能用“现象级”来评价《粉红女郎》和“哈妹”她们的火爆程度了。在那几年中,薛佳凝只要出现在街上,总会有人大老远喊着“哈妹”的名字上前合影,即便是躲在弄堂里的小摊吃东西,她也会被认出来,随后她会大大方方地把嘴一擦,笑着满足对方的合影要求。
甚至有段时间,“哈妹”已经给让内心敏感的薛佳凝陷入了一种困境,“哈妹”只是一个角色,但却成为了薛佳凝的全部。“哈妹”比薛佳凝更可爱,“哈妹”比薛佳凝更受欢迎,“哈妹”比薛佳凝更年轻,她无法战胜“哈妹”,也无法摆脱“哈妹”的影响。逐渐的,薛佳凝活在了“哈妹”的阴影之下,
尽管那段时间,她尝试出演了很多不同性格、不同身份背景的角色,试图摆脱“哈妹”对她的控制,但仍然效果甚微。如今我们回顾起来,很多年后她选择了离开影视圈,多多少少和“哈妹”不无关系。
而随着在大自然中的洗礼,她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解开了很多心结,躺在撒哈拉沙漠的帐篷里,她是薛佳凝,背起包爬上乞力马扎罗的人是薛佳凝,当薛佳凝不在意人们是否会称呼她为“哈妹”的时候,薛佳凝便和哈妹达成了和解,因为她自己知道自己是谁,这就足够了。
“人的一生有很多经历都会被大家淡忘,对演员来说,能有一部伴随一生的作品,是件幸福的事。”说出这句话时的薛佳凝充满着一种自信与淡然,此时的薛佳凝有着远胜于“哈妹”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