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体育 2019-12-27 01:51 的文章

中华传统武术应为全民健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传统武术融中国传统文化、养生方法和技击攻防于一体,在养生、健身功效上有着独特的效果,亦是国粹文化的传承载体。城市在职人群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最适合以传统武术来调节身心。在2016年10月25日颁布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一直根植于民间的中华传统体育得到了国家战略的重视。

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具有独特优势

在健康中国战略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是要将国人往以“治病为中心”的健康观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每个人要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中华传统体育,尤其是各种保健养生功法在这方面具有很明显的优势。”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市政协原副秘书长李焕喜教授近年一直在进行着传统体育与健康养生的研究,他自身的经历就是中国传统体育独特优势的一个很好的案例。上世纪九十年代,作为自然科学家的李焕喜从国外归来,回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环境的变化,引起了身体不适:“浑身发痒,难受,一抓就出黄水,为了不抓伤身体,晚上睡觉要带上手套。当时,看了很多医院,中西医都看过,甚至注射过激素,但都没有效果,甚至都诊断不明白到底是什么病。后来,因为机缘巧合,开始接触太极拳,通过站桩治好了我的病。”

李焕喜在北航校园开展教学活动,带领太极拳爱好者习练无极太极桩功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武术研究中心秘书长刘高升说:“中华传统体育中的保健养生功法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人对个体生命的内在小宇宙与外在大宇宙依存关系的智慧,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化,深受中国人民喜爱,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繁衍壮大,起到了显而易见的巨大作用。尤其对当今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严峻现实,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社会作用。”刘高升强调,“近年,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了1300多篇有关太极拳的学术论文,证实了太极拳在老年人防跌倒、心脑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甚至对抑郁症和阿尔兹海默症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中华传统体育已经成为全民健身的主力选项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我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3.9%,其中20至69岁居民经常锻炼率仅为14.7%,成人经常锻炼率处于较低水平,缺乏身体活动成为多种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随着城镇化、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提倡老年人量力而行,选择与自身体质和健康相适应的运动方式”,“发展中国特色健身项目,开展民族、民俗、民间体育活动。推广普及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传统体育项目。”

据悉,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已开发“中国健身气功”APP,将健身气功、功法功理、健康养生等内容融入现代健身活动中。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征表示:“在各种健身方式中,从人群基数上看,其实练习中国传统武术的人数是最多的,而且遍布于各个年龄阶层。传统武术有129个拳种,适合各个年龄阶层、各种体质需要。目前举办的不少全国性武术赛事,参赛规模达到3000-5000人。”

“人民太极 健康中国”公益大行动在北京奥森公园进行陈式太极拳公益教学

由人民网旗下人民体育自2019年3月31日发起的的“人民太极 健康中国”公益大行动,截至11月30日,已经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26座城市和地区,累计开展762场,直接参与人数5.1万,辐射人数约16万,得到全国71个太极拳机构的响应和参与。可以说,中华传统体育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全民健身的主力选项。

传统体育既要创造性继承也要创新性发展

2019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等十四部委联合印发了《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武术产业项目,打造一批以武术运动为主题的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建立武术产业融合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