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19-12-18 17:06 的文章

从玄幻到现实:网络文学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原标题:从玄幻到现实:网络文学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近年来,网络文学领域,现实题材作品越来越多,正取代玄幻题材成为网络文学的主流。网络文学积极关注现实,打破了网络文学模式化、同质化的创作局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作品内容具有丰富性与多样化的特点,多种职业背景的创作者从他们熟悉的行业入手,聚焦时代变革与社会现实,为读者讲述不同行业人物的精彩人生,以现实主义精神建构网络文学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使网络文学更接地气,更具时代价值。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积极反映时代发展风貌与历程。这些作品以人物个体经历为线索,以小见大,从不同行业入手,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社会画卷。比如,《大江东去》以农民企业家、个体户、国企厂长等人物为中心,聚焦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一个立体、全面、鲜活的中国形象;《中国铁路人》以铁路工作人员为切入点,书写了中国铁路事业壮阔的发展历程;《他从暖风来》将男女主人公的人生际遇与“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结合;《造车》以个人成长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崛起历程;《大山里的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聚焦城乡、山村建设,讲述了青年一代支教山区、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这些作品描绘了奋战在一线和基层的祖国建设者群像,展现了“中国追梦人”的职业素养、人生信仰与精神风貌,书写了新时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改革历程。

  聚焦社会热点是部分网络文学作品的主旨所在。它们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具有动人心弦的故事和温暖人心的力量。比如,《都挺好》将社会发展与女性意识有机统一,展现新一代女性争取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的奋斗过程;《老妈有喜》涉及二孩政策、中年妇女境遇、青春期叛逆等社会热点话题,书写了两代女性的成长与自我价值追求,颇具时代气息;《彩虹在转角》书写了身残志坚的青年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态度,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些作品聚焦社会现实问题,直击读者内心的痛点,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

  书写地域文化,展现民族特色是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的着力点。比如,描写深圳发展历程的《深圳谣》,展现内蒙古草原牧民投身经济建设的《草原上的红飘带》,描写彝族生活的《我在彝乡的故事》,展现西北大漠风采及当地工厂发展的《又细又长的棉纱棉》等。一些少数民族作者运用双语写作,在作品中展现民族特色,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作出大量弘扬民族文化的网络文学作品,让读者在阅读少数民族故事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

  除关注当下的现实题材作品,部分历史题材网络文学作品也蕴含着现实主义精神。比如,书写英雄儿女奋战抗日的《遍地狼烟》,展现巴山红军游击队勇敢抗敌的《巍巍巴山魂》,描写热血青年舍小家为国家的《太行血》等,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张扬了民族精神,彰显了家国情怀。又如《庆余年》虽然故事背景是架空的,但主人公和小说主旨极富现代意识,宏大的世界观中充满作者对个体命运、生存价值、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的强烈思考。

  现实题材网络文学通过运用“知识考古流”“文解流”“专业技术流”等手法将小说发展为“知识小说”,一些网络小说因此被称为“求职者百科全书”“某某行业问题小说”,这些作品在叙事中进行“模拟教学”,不仅讲述了故事,也传递了技艺和知识。这种“脚踏实地”的写法使网络文学超越了“数据库写作”“打怪升级”等书写模式,丰富了网络小说的内涵,使网络小说不再仅仅供人消遣,还给人带来了知识的收获,产生了开卷有益的阅读效果。

  网络文学作者的创作优势是与生活的“零距离”,他们善于从真实生活中取材。小说《上海繁华》以作者及其身边好友就业创业的真实经历为蓝本,作品中人物的工作经历、企业的改革过程等都可以视为时代潮流中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让现实在网络文学作品中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这种写作方式展现了作者与作品、个体与时代之间的生命同构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易产生情感共鸣。

  网络文学积极书写现实既是网络文学自身发展变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和读者的需要。相关部门和文学网站积极组织活动,鼓励网络作者走出家门,到基层采风,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养分就是很好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