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利弊影响及治理
【摘要】由于短视频的碎片化、互动性、丰富性、嵌入性等特征很好地迎合了青少年受众的网络社交需要,短视频逐渐成为青少年的“新宠”,但由于青少年涉世未深,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定型,极易受到网络内容的影响。14岁女孩哲哲模仿短视频博主“办公室小野”的自制爆米花视频,结果发生爆炸不幸去世。在舆论压力下,“办公室小野”停更,但短视频与青少年的关系也成为引人注目的话题。
【关键词】短视频;青少年;媒介素养;媒介依存
近年来,刷网络短视频已经成了大家茶余饭后常做的事,而短视频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很多未成年人也迫不及待地跟风学习。2019年8月22日,山东枣庄14岁女孩哲哲与邻居家13岁女孩小雨模仿易拉罐做爆米花的视频,结果使用的高浓度酒精在操作过程中发生爆燃,导致两人被烧伤,其中哲哲因伤情过重身亡。这件事随后引爆网络,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视频博主“办公室小野”和视频平台。据《成都商报》报道,“办公室小野”是中国最火的美食视频博主之一。在舆论压力下,“办公室小野”虽然删除了这条发布于2017年的视频,但短视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一、短视频:大众传播的生力军,青少年人群追捧的信息传播利器
短视频就是短片视频,有15秒、1分钟、3分到5分钟的视频。短视频是主要依托于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快速拍摄与美化编辑,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和无缝对接的一种新型视频形式。它融合了文字、语音和视频,可以更加直观、立体地满足用户的表达、沟通需求,满足人们展示与分享的诉求。
《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为78.2%。[1]由于短视频的碎片化、互动性、丰富性、嵌入性等特征很好地迎合了青少年受众的网络社交需要,短视频逐渐成为青少年的“新宠”。依据短视频的相关用户画像来看,目前短视频用户主要是青年人群,根据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青少年作为我国网民占比最高的群体,占据了总量的26%,其中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2]短视频在给青少年提供多样化信息的同时,由于青少年涉世未深,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也极易受到网络内容的影响,其往往对网络内容“单向化”吸收,加之有些平台本身缺乏监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本文将从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利弊影响、治理及引导方面展开论述。
二、短视频对青少年成长和生活的正面影响
(一)短视频大众传播功能降低了获取知识的门槛,促进社会知识信息良性循环
Web2.0时代革新了媒体形态,短视频在短短几年势如破竹,凭借平民化、社交性等特点收割了大批用户,尤其是短视频内容丰富多彩,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同样是学习知识、了解文化、增长见识、培养技能,创新的表达形式、叙述方式,不但对青少年群体更有吸引力,而且也会大大提高青少年在学习体验过程中的效率。所以说,短视频平台这些优质内容,能够成为很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
同时,短视频还提供了一种为欠发达地区弥补教育短板的机会,青少年可以通过短视频了解在欠发达地区难以接触到的信息、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填补知识鸿沟,降低知识获取成本。比如,中国科学院的新媒体团队“中科院之声”在抖音上开设账号,发布来自科研一线的生动有趣的知识短视频,取得了不错的大众传播效果,也吸引了很多青少年粉丝。
(二)低门槛短视频平台赋予青少年群体更多表达权,满足青少年旺盛的创作与社交需求
互联网的草根化与无界性,在短视频上也得到体现,短视频以UGC(用户生成内容)为主要内容供应手段,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群体也成为短视频的生产者。青少年用户群体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短视频的创作者、分享者;另外一种则是短视频的用户,或者说是消费者。前者并非是以营利为目的创作短视频,而是为了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传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此来享受分享的乐趣,同时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
青少年短视频创作者所创作的短视频内容,也更加符合青少年用户的心理特点,贴近他们的情感需求,能够充分释放青少年旺盛的表达欲和表现欲,也更加能够满足他们在网络虚拟和现实世界的双重需求,以及他们的创作与社交需求。青少年也在短视频的分享互动中不断积累社会资本,展示自身个性,建立一种虚拟社交关系,获得社交的满足感。可以说,短视频给予了青少年更多的自我表达机会与空间。
三、从沉迷到模仿,负面信息伤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