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嘉宾观点集锦
原标题:观点集锦
◎推动智慧广电媒体融合发展适应新时代媒体发展的新要求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规划发展处(产业促进处)处长王伟
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有效整合生产要素打通电视屏电脑屏和移动终端屏等资源,实现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的共同互通。同时,内容生产和节目形态要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的新需要,要形成包括核心内容生产方式,打造内容选题,素材集成,需求组合,分期预测,创作生产,传播评价,行为分析和用户反馈等全流程智能化闭环的生态体系。
◎智能时代视频传播的三条态势:短中长结合、跨屏传播、 混合体制的组织形态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
智能时代视频传播的态势有三条。第一,从生产形态上看目前短视频唱主角,但我认为以后一定是短、中、长视频“三足鼎立”,一定还有更丰富的篇幅出现。从传播形态来讲,除了AR、VR,多样性的体验跨屏传播一定是主导形态,也就是一屏为主多屏结合形态。从组织形态来讲,未来或许会出现混合体制的组织形态,也就是说纯国有和纯市场的方式,可能会被更加现代的、类似于计划和市场结合的或者类似于股份制改革的组织形态所替代,这当然是一种满足未来智能时代视频传播的理想状态。
◎区块链是智慧广电技术的支撑之一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
2019年5月到11月信通院发布了五个有关区块链的白皮书。说明区块链在智慧城市里面非常重要,只要涉及计费付钱区块链就有非常大的用处。比如,区块链的智慧用电。现在很多家已经在屋顶上加装太阳能电子板,以后自己用不完的时候可以双向输出,只需加装一个电表,双向计费。发电人输出电之后就可得到代币,可以用来买东西,也可以提现。用电人整个就形成一个圈,以前的物联网没有把“财务”加进去,这个就是把可信的“财务”加到智慧广电里头。
◎广播技术革新缓慢受制于其特殊情况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产业规划所所长苗勃
在我们国家,从广义的广播层面来讲,目前还是覆盖范围最大,覆盖成本最低,覆盖范围最高的模式。但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广播模式都是国家意识形态主要的阵地。对于广播而言,这个层面的技术体系我们要保障,面对新一代的技术我们要跟随,所以相比于互联网完全没有包袱的情况下,广电实际上是承担了两条技术主线。因而我们在整个生产传播,包括服务的层面,都要兼顾两种技术体系。这个我认为是目前广播电视在整个媒介进化转型中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挤掉水分,延伸精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周勇
2017年全国平均每天播出51500小时的电视节目,但事实上只有0.045%的内容是被收看的,我们用大量精力去做节目然而多数收效甚微。显然,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精品节目的效能上,让其效益尽量延长。对于专业水准极高的精品节目尽全力去开发它的效能,面对一个分众化的市场,我们就要有更有针对性的节目。
◎5G是智慧广电发展的催化剂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罗小布
智慧广电发展的催化剂之一就是5G。对广电相关工作而言,5G是通信语言革命。通信从文字到语音,从看图片到看短视频,今天到了真正的视频通信时代,电视是视频通信形势之一,但已经不存在某种独立性。这是5G带来的很深刻的变化。“看”电视变得不一样了。5G可实现信号多路传输,老百姓选择不同的视角来看,可以是方言视角,可以是男主角的视角,这是新领域带来的革命。两年后的冬奥会,我们力求实现让观众可以选择任何一个自己喜欢的明星,自己旋转不同的视角观看。
(本报记者黄小异整理自第五届“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智慧广电〔网络视听〕创新发展研讨会)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