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19-11-19 18:10 的文章

音乐作品侵权行为频发严惩洗歌牟利保护原创作品

原标题:严惩“洗歌”牟利保护原创作品

  ● 频频出现的“洗歌”现象,与当前流行音乐的整体发展环境有较大关系。权利人经常由于各种原因放弃维权,实则在客观上纵容了侵权行为,因此受害者应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积极主张、维护自身权利

  ● 对于“洗歌”行为,著作权法在这方面的规定已经比较完善。目前,被侵权人可以采取的维权方式主要包括提起民事诉讼、向版权行政执法机构进行举报、向网络平台举报投诉等。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侵权者的行为是明知或应知的,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 应当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尤其是通过进一步完善著作权法,加大惩处力度。那种有明显恶意,专门靠侵权方式谋取不当利益,有组织、有目的的行为,和一般社会公众为了好玩偶尔为之的行为是不一样的,要区别对待,从法律上给予严惩

  不久前,一首名为《孤芳自赏》的歌曲在网上突然走红。但不少网友很快便发现,这首所谓的原创作品与国外某乐队的歌曲《Something just like this》高度重合。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等快速发展,关于歌曲抄袭的争论也屡屡见诸报端。由此可见,知识产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洗歌现象愈演愈烈

  侵权行为屡屡发生

  在舆论的压力下,《孤芳自赏》的作者杨小壮承认歌曲抄袭,这首歌也被全网下架。

  对此,杨小壮在微博中表示:“我对自己之前的无知和冲动深感愧疚,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就得认。这首歌曲,我会改掉抄袭的部分,改变旋律,换个名跟大家见面,我不去蹭这首歌的热度。同时,我也委托公司去协调正版版权,我希望《孤芳自赏》这个名字再出来时,是首干干净净的歌曲。”

  随后,歌曲更名为《我承认我自卑》重新上架,但是旋律还是和《Something just like this》比较相似。

  宋某某有着“90后神曲偶像第一人”之称。2016年,其新歌《一厘米的距离》被指抄袭周杰伦的《夜曲》。其中,乐评人邓柯认为,“《一厘米的距离》副歌所有和声连接和《夜曲》完全重合”,“和弦切换点的旋律位置也完全重合”。

  近年来,宋某某推出的不少歌曲都引发争议。据了解,宋某某曾经发微博称,“一首歌不管被多少人贬,也总有人喜欢,不管多少人捧也总有人讨厌”,“作为一个新生代歌手,我至少每天都在努力创作”。

  对于“洗歌”引起的种种争议,不愿透露姓名的独立音乐人孟三(化名)告诉《法制日报》记者,频频出现的“洗歌”或者说抄袭现象,与当前流行音乐的整体发展环境有较大关系。

  “出现‘洗歌’现象的很大原因,就是有些所谓的音乐创作者没有创作思路,不明白什么叫创作。创作其实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但是现在大家急功近利,想要快速做出一个东西去发表,让听众知道有他这样一个人,不愿意踏踏实实沉下心来创作音乐。现在有不少都是口水歌,像以前那种经典歌曲越来越少,也是因为一味迎合市场而造成的。”孟三说。

  据孟三介绍,还有些人写歌不是为了火,而是为了挣钱。他们在写出新歌之后会把作品直接卖给演唱者,所以有些所谓的原创歌手,可能并不是歌曲的真正作者。“如果你把我的歌曲版权买了,这首歌就是你的,并不算侵权。如果只是授予版权,就是你可以用我的歌,但要给我版权费,而这首歌的版权还是我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发布歌曲之后不写我的名字就是侵权。”

  “有时候由于前期版权洽谈疏漏,原作者在卖歌的时候没有想到这首歌会火。后来火了之后,原作者就会站出来说这首歌是他写的。”孟三说,歌手一旦面临抄袭的指控,往往会由公关公司出面做一些解释达到掩盖问题的目的。

  “抄袭这种事情很不好听,所以公关公司最主要的目的是直接洗白。”孟三坦言,自己身边这种抄袭现象也有一些。“因为圈子小,每个人都会知道一些事情,但是彼此之间又都很熟,而且有些人已经小有名气。”

  法律规范日臻完善

  维权之路步履维艰

  谈到对“洗歌”的看法,孟三的第一感觉就是痛心。“因为我自己是做音乐的,对于原作者来说每个作品都是来之不易的成果。其实写一个东西没有特别难,但却是我们用心创作出来的,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果有人在网上说这个孩子是他的,那我们会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