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19-11-17 02:41 的文章

万恩妮《徐徐道来话北京》:电波里讲述老北京故事

原标题:《徐徐道来话北京》:电波里讲述老北京故事

“说北京,话北京,古都的文化正复兴。一城三带和两区,首都名片文明城。大运河、副中心,北京的未来更年轻。”每天清晨6点,伴随几句清脆的京腔,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主持的北京交通广播FM103.9《徐徐道来话北京》准时与听众见面。以“听听北京城的故事,固守北京土著的精神家园”为宗旨的《徐徐道来话北京》明年将迎来开播的第十个年头。今年以来,《徐徐道来话北京》继续保持收听率和市场占有率同时段第一的态势。在短视频快速发展,大家沉迷于视觉刺激的今天,一档主打北京传统文化的慢节奏广播节目,何以保持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为听众呈上“北京攻略”

10月30日早8点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与《徐徐道来话北京》制作人张世强相约中山公园。尽管已是节目制作人,张世强每次采访前依然做足功课。这一次,他包里背着两本书,一本是盖建中编著的《中山公园》,一本是中山公园管理处编著的《长廊彩画撷趣》。中山公园研究处主任盖建中正是他本次的受访对象。他为记者一行细致讲述了社稷祭坛、保卫和平坊、兰亭碑亭、四宜轩、唐花坞等标志性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

这次中山公园之行,是今年《徐徐道来话北京》北京四季系列节目中的一部分,目前做到秋季。围绕北京春夏秋冬,节目组为听众接地气地解读着老北京四季变化。比如:老北京的冬天到底有多冷、老北京的夏天气温最高到过多少摄氏度、啤酒何时出现在北京、老北京的春天赏花攻略、老北京秋天银杏十大观赏地、北京糖炒栗子开始于什么时候等等,让听众在文化中感受生活的味道。

从这些节目的主题不难看出,小切口展现大主题一直是《徐徐道来话北京》的坚持。今年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节目组分别在“五四”“七一”“十一”期间,制作了14期专题节目,向人们讲述了红色印记在北京的历史文化。国庆阅兵,天安门是核心区域。节目组另辟蹊径推出了天安门系列,从“天安门城楼是哪年开放的”“哪个皇帝曾在天安门城楼登基”“天安门广场的三次变身”等多个角度,为大家讲述了天安门及天安门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迁,展现了当今社会百姓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张世强(左)请中山公园研究处主任盖建中对照图书讲解长廊彩画的含义。

节目即将迈入第十个年头,从音乐、电影类节目转型的张世强也在北京传统文化领域钻研了近10年,感到越干越有滋味儿。“坚持做一件事情,10年就会作成专业,因为你一直在深耕。”张世强表示,并不担心北京的文化资源有“做完”的那一天,因为走得越多越能发现许多地方是熟悉的陌生。“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太深厚了,还有无止境的未知等着我们去探寻,希望持续把这些内容做深做透。”

讲好历史背后故事

今年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从今年3月开始,《徐徐道来话北京》在周日的节目中陆续推出纪念老舍先生的专题节目,目前已经推出26期。

令张世强印象深刻的是今年6月“听听老舍先生的声音”的一期。6月2日,一个有着老派京腔读出的中文课程录音,随着电波传入听众耳中,这个声音就来自老舍。节目组得到老舍纪念馆的独家授权,播出了老舍先生25岁在英国生活工作时录制的汉语教材片段,成为节目今年的亮点之一。

这段声音的播出,凝聚着张世强和节目组的心血。今年4月,张世强在参观老舍纪念馆时听到了场馆里播放的这段录音。惊讶于老舍先生还有声音存世的同时,敏感的张世强立刻认识到这将是节目中一段很好的素材。

“纪念馆以这是国家二级文物为由,没有立即答应授权给我们。”张世强告诉记者,经过近两个多月的沟通,在中央文史馆馆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燕等人的帮助下,张世强终于拿到了老舍先生第26课到第30课17分04秒的录音。围绕不同的录音内容,节目挖掘了声音背后不同的故事,让听众大呼过瘾。

讲好故事是张世强制作《徐徐道来话北京》的重要思路。在讲故事的同时,他还坚持科学性与严谨性,切实担负起广播媒体的职责。今年9月,在制作“《拉贝日记——北京卷》是怎么被发现的”这期节目时,张世强发现拉贝在第一次北京游时写道:“出了使馆区的东门,穿过哈德门后左转,过了东便门,乘大船便可以直达公主陵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