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行业遇变局 前置仓模式是伪命题?
前置仓模式(门店仓配一体化)的生鲜电商一度被认为是新的商业风口,如今却遭遇雪崩。
盘点2019年生鲜电商,不难发现退潮比想象的来得要早。上半年,美团小象生鲜、顺丰优选、阿里巴巴的盒马生鲜和永辉的超级物种等几个巨头的项目都陆续缩减了经营规模,进入下半年多家创业公司和明星企业经营出现异常,尤其是第四季度,翻车速度令人咋舌。
投资者的口风日渐缩紧。一位机构投资者告诉新京报记者,如今决策更加谨慎,互联网方式在这个领域尚未打通关键环节,短期内难以看到成本和利润的平衡,更多是在烧钱而已,所以更希望项目能够自己先行运转。
从第三方报告来看,生鲜电商整个行业头部效应明显,前五名的玩家市场份额继续增加,已接近40%。拥有实力投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的玩家,或许才能度过这个年关,这是受访者普遍认同的结论。
生鲜电商的2019:困局、撤退,也有入场
10月29日,水果会员平台“迷你生鲜”宣布,因经营不善、长期亏损暂停运营,并开始分期退还款项。此时,这家福建公司成立尚不到两年。
11月底,社区生鲜电商平台“妙生活”的应用出现网络异常,随后门店关闭,破产清算。这是一家顶着“易迅网原班创始团队”光环的公司,曾获得两轮融资。一位接近该公司的知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创始团队一味追求规模后的平衡,扩张速度极为激进,不只是自建物流团队,后期甚至在一线员工尚未有储备时就匆忙上线专业性要求极高的水产品类。
同期,5个月前才完成A轮6亿元融资的呆萝卜,于11月20日被爆出经营危机、欠款2.9亿元。两天后公司回应称,由于经营不善导致资金紧张,日常经营受到重大影响。这家主导社区团购和自提模式的创业公司,曾入选今年二季度胡润中国潜力独角兽。不久后,公司的杭州中心关闭,几天内陆续有员工和管理层离职。12月25日,呆萝卜副总经理王朝晖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恢复。复盘此次危机,王朝晖表示,主要是过度追求门店,特别是城市拓展的速度,同时履单成本、研发成本和拓城成本失控。
几天之后,另一家明星公司吉及鲜也上演了类似的一幕。12月6日,吉及鲜召开全员会,首席执行官台璐阳宣布融资失败,规模盈利不达预期,公司要大规模关仓。从2018年12月获得源码资本的天使轮融资后,吉及鲜曾陆续获得IDG资本和经纬中国的投资。然而,台璐阳仍在内部信中称,最近三个月见了上百个投资人却无人出手,资金仍是吃紧。
有阿里资金加持的易果生鲜也屡陷困境。12月12日,易果生鲜被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1411.02万元。易果成立于2005年,2014年获得阿里系资金注入,阿里系公司累计持股达35.3%,超过创始人及其控股公司。2017年8月,天猫一笔3亿美元投资后,易果生鲜再无融资消息。
不仅如此,2019年7月,易果生鲜全资子公司安鲜达曾发布风险提示,其与菜鸟和天猫共建的生鲜冷链业务合作中止。10月底,安鲜达因战略方向调整,大批员工陆续离职,同时不少消费者发现其海鲜配送延迟、客服联络不畅。与此同时,另一家全资子公司我厨应用暂停服务。
尽管多家生鲜电商2019年经营困难,也有一些企业选择这个时候进场布局。
2019年4月,起家于水果生意的百果园发布自有品牌鸡蛋,开始切入大生鲜。百果园高级合伙人、百果心享总经理孙鹏告诉记者,这一决定是在2018年底确定的,原因是百果园的社区业态、其长期经营的供应链体系以及5400万会员的需求。孙鹏曾创办生鲜O2O电商一米鲜,2016年与百果园合并。
最近加码生鲜业务的还有京东。12月中,京东的7 Fresh三天内开了两种生鲜业态线下门店,一个是生活社区24小时超市的“七鲜生活”,另一个则是定位于高端办公人群的“七范儿”。与阿里巴巴盒马的辐射半径相比,京东的配送范围仅有1.5公里。
前置仓模式是一个数字上的诱惑?
中国消费者对生鲜电商最早的认知是,2012年本来生活成立之初推出的“褚橙”。2015年前后,B2C生鲜电商经历了一波成长高峰。此后,巨头阿里和京东纷纷入局,并出现了以每日优鲜为代表的前置仓模式。这个时候,大多数生鲜创业者皆以水果为主,随着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蔬菜、水产、蛋肉禽开始进入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