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天气上市为何如此“磨叽”
近日,证监会公告披露,墨迹天气(北京墨迹风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未通过。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墨迹天气已拥有超过6.5亿用户,日查询次数已超过6亿。市场分析认为,这家公司首发未通过,关键是没有技术壁垒。
违规发布广告成致命伤
墨迹天气2016年曾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苦等三年时间,今年10月11日终于上会但未获通过。证监会发审委指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广告发布、收入金额比例问题等:
一、发行人运营的网站、“墨迹天气APP”存在未经其许可违规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被责令限期整改的情形;发行人存在在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之前,发布药品广告的情形。发行人现有的APP存在视频节目与游戏节目,以及发布医院广告。
二、发行人通过自主收集及第三方途径获取用户数据及标签,并利用数据进行商业化变现,发行人于今年7月16日收到APP专项治理组发出的《关于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相关问题的通知》,APP专项治理工作组要求发行人就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三、报告期内发行人互联网广告信息服务收入占比超过95%。
四、报告期内与发行人存在直接或间接股权关系的客户(阿里、苏宁、腾讯,以下称“股权相关方”)直接或间接贡献收入金额及占比较大。
证监会要求墨迹天气就上述四大问题进行19项情况说明。
涉嫌超范围采集隐私
根据天眼查信息,墨迹天气成立9年来共获得7次融资,最近一次是2016年2月,投资方是网易资本。墨迹天气的股东还包括创新工场、阿里和盛大集团等。
前墨迹天气员工透露,今年以来,墨迹天气的高管团队发生震荡,负责战略、销售、市场的副总裁相继离职,产品负责人也已离开公司。
墨迹天气方面对此不予置评,但这家公司遭遇为上市申请被否埋下了隐患。
今年上半年,“墨迹天气资讯页推荐广告配图不雅”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7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成立的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在《关于督促40款存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的APP运营者尽快整改的通知》中提及墨迹天气。9月,根据公安部委托的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的监测,墨迹天气涉嫌超范围采集公民个人隐私。
当时,墨迹天气相关负责人对外界回应:“公安部采集的样本是2019年1月28日墨迹天气7.0802.02版本,墨迹天气后续已根据国家标准完善了用户隐私协议(明确了获取数据的范围及用途)。同时,墨迹天气已主动进行内部整改,并且已初步通过国家APP安全认证初步审核。”
财经观察
“天气搬运工”凭什么赚钱?
市场分析认为,证监会发审委指出的问题直指墨迹天气商业模式的核心,总结归纳就是,墨迹天气凭什么能赚钱?
尽管商业气象服务在海外是一个千亿美元级的巨大市场,按照 “德尔菲气象定律”,如果在气象信息上每投资1元,就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投入产出比高达1比98。
在产品层面,墨迹天气存在的问题是在“靠天吃饭”这一商业气象服务领域,却没有“掌握核心科技”。商业气象服务领域的重中之重,就是气象数据源以及数据处理能力,只有源头数据越丰富才有越精准的天气预测。
以墨迹天气的某友商为例,这家公司在2016年被IBM以20亿美元收购了核心业务,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10万个天气传感器,甚至拥有自己的气象卫星和雷达网络。相比之下,墨迹天气获取的气象数据是通过与北京气象局签署长期合作协议来获得的,而境外数据则是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合作。
墨迹天气可以和北京气象局签署协议,友商也能够与其他地区的气象局合作,这就使得墨迹天气在这一领域中,几乎毫无技术壁垒可言。
目前,墨迹天气依靠的是最传统的流量变现卖广告模式,这也是工具类APP变现的主要途径,所以APP内叠加了多项玩法:社交、资讯、打车、购物、电影……这反而让用户觉得臃肿。
墨迹天气也探索过硬件业务,2015 年曾发布一款名为“空气果”的智能硬件,但尴尬的是,定价高达 999 元的空气果,却只能检测空气质量,并无空气净化功能。
随着流量红利殆尽,先发优势为墨迹天气带来的利好空间正越来越小。据墨迹科技招股书披露,2015年,墨迹天气APP新增装机量8736.6万台,平均日活跃用户增加了374.3万人,占比4.3%;2016年,新增装机量1.1亿台,平均日活跃用户增加了491.6万人,占比4.47%;而2017年1~9月,虽然新增装机量7780.5万台,但平均日活跃用户仅增加了53.2万人,占比大幅降至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