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出行难在哪里?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技术快速迭代升级,协同发展格局渐趋深化。不过在实践中,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的实现难度依然很大,需要国家、行业、企业乃至社会各方面分工协作发展——
在日前举行的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要把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着力促进融合创新,加快推动产业发展。“要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加快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着力解决智能网联汽车高速公路测试、自动驾驶地图应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的智能化改造等关键问题,促进车路协同发展和数据互联互通。”苗圩说。
智能网联引领深度变革
公安部副部长杜航伟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汽车电子、信息通信、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是全球创新热点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是推进交通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将为创造更加安全、更加智能、更加清洁的道路交通环境提供可靠保障。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产业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正在推动着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的深刻变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增长潜力。”苗圩说。
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认为,智能网联汽车引起的行业变革深度前所未有。一是,产品形态变革之深令人惊叹。智能网联汽车将重新定义汽车的属性,使汽车逐步从配备电子功能的机械产品向配备机械功能的电子产品转变,成为大型智能移动终端、数据采集载体、能源储能单元和移动多功能空间;二是,出行方式变革之深令人向往。智能网联汽车将逐步降低驾驶时间和强度,让人们在通行过程中能处理更多的工作和生活事务,使人、车、生活融为一体;三是,交通体系变革之深令人瞩目。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型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新型综合运输体系方面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柱。
“智能网联化过程中,汽车产业面临着巨大变革和再分工,关系到整车、传统零部件、软件、硬件、芯片以及智能网联通讯行业等一系列企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说。
协同发展打造智慧出行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迭代,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应用障碍不断突破,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但如何促进全球产业界、学术界与政府部门协力合作,进一步加快建设完善行业生态,已经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关键课题之一。正如北京市市长陈吉宁所言,智能网联汽车面临技术、政策、伦理等多方面的重大挑战,智能网联汽车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各领域协同发展的产物,其发展既取决于电子通信、互联网等多领域的技术突破,还依赖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道路运行法规的建立。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遇到的瓶颈之一是车路协同发展问题和数据互联互通。杜航伟认为,应进一步强化协同联动,共建产业生态,推动车路协同信息交互,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信息共享,加快构建形成中国特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生态。
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兼总规划师王志清介绍,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出台了《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数据赋能交通的发展,还与工信部、公安部联合印发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论证了6个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试验基地,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加强产学研跨部门协同和国际交流。
据了解,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正大力推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进程,发布实施了《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组建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制定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组织开展了公共道路测试和应用的示范,加快推动5G的商用和V2X(车用无线通信技术)通信基础设施的部署。
“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导向进一步明确,创新活力更加强劲,发展环境在持续优化。”苗圩说。
测试应用需要持续探索
“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的实现难度依然很大。”张宝林分析说,第一,难在实现的周期长。根据预测,无人驾驶汽车成长为具有高影响力的商用产品还需要至少10年,全环境下自动驾驶预计将在2030年或者更长远的时间才能实现;第二,难在技术瓶颈多。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技术还十分薄弱,尤其是对芯片、底层操作系统和高性能感知部件等技术的掌握,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第三,难在协同范围大,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一项涉及跨专业、跨行业、复杂度极高的系统工程,绝非依靠某一家汽车企业、互联网企业或者是通信企业就能够简单地实现,需要国家、行业、企业乃至社会各方面以共生、共建、共赢的商业模式进行分工和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