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成田间地头“新宠”
图为正在田中作业的植保无人机。 刘 慧摄
近年来,在广袤的农田上,无人机的身影越来越多。精准施药效果好、节水节药能力强、省时省力效率高,2012年以来开始加速应用的植保无人机正在进入爆发增长阶段。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市场生态远未成熟,价格战等行业潜在发展风险仍需警惕——
作为农业高新装备,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效果好、节水节药能力强、省时省力效率高,成为田间地头“新宠”,短短几年时间涌现出上千家无人机制造和服务企业,大大缓解了我国农业植保环节长期存在的“打药难”问题。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短缺情况下,植保无人机前景广阔。但是,作为新兴产业,植保无人机发展受到技术、政策、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究竟能飞多高?
植保无人机成农田“新宠”
9月,在新疆广袤的棉田上,极飞科技总经理彭斌看着自己公司生产的一架架植保无人机在进行棉花脱叶剂喷洒作业。“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高,与传统人工喷药相比,每架植保无人机的工作效率相当于60个劳动力,可以大幅节省农村劳动力。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可以节省30%的农药和90%的水资源。”彭斌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我国用于农作物植保的农用飞机发展很快,新机型和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甘蔗、果树、棉花等多种作物病虫害防治作业上。中国农机化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正在服役的有人驾驶农用飞机约130架左右,主要集中分布在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其中北大荒通航公司拥有国内外机型101架,年作业覆盖面积3000万亩左右。而2012年以来,植保无人机应用逐年加速发展,产品覆盖单旋翼、多旋翼、油动、电动等多个品种,至2018年底,国内植保无人机拥有量已达3万多架,全年作业量达3亿亩次,预计2019年底,拥有量将超过4万架,作业面积将超过4亿亩次。
“农业生产需求和农民欢迎是植保飞机特别是植保无人机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农机化协会副会长、农用航空分会主任委员杨林说。我国农业植保机械化水平低,施药技术落后,70%以上地区采用人工背负式喷雾机械或机动喷雾机械,特别是南方水稻产区,由于有水的稻田还没有适用的地面植保机械施药作业,只能依靠人工背负机动半机动施药器械作业,高温天气极易出现作业人员中毒、伤亡事故。植保无人机的推广使用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农药中毒、伤亡事故发生,还具有节水省药、不伤农作物、便捷高效、调度转场方便和环境条件适应性广的显著优势。
“国家大力扶持是驱动植保无人机市场发展的强劲动力。”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兰玉彬说。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用航空建设”,引发了国内植保无人机产业爆发性增长。2017年以来,有关部门试点推行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支持引进植保无人机技术推进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进一步激发了植保无人机市场需求。
植保无人机改变了我国传统人工喷施农药植保方式,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目前我国拥有耕地面积20亿亩,年病虫害发生面积40亿至50亿亩次,但植保无人机年作业面积远低于总防治面积,供不应求。
“虽然植保无人机有着广阔发展前景,但也存在很多利空因素。”大疆农业公关经理樊文泽认为,目前植保无人机市场各个要素还不完善,市场生态距离成熟还很遥远。飞防植保知识的普及,销售与服务渠道建设,植保队商业模式建立等,均需大量投入与长周期运营。
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植保机械总体发展较好形势下,植保无人机成为行业投资热点。我国植保无人机发展始于本世纪初,深圳高科新农技术有限公司、珠海羽人农业航空有限公司、全丰航空、极飞科技、北方天途航空技术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这个市场早期开拓者。2015年,在无人机市场声名赫赫的大疆发布大疆“MG-1”农业植保机,正式进军植保无人机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400家植保无人机生产企业同场竞技。
随着竞争加剧,植保无人机市场近两年进入加速洗牌关键期,一些生产规模小、没有自主研发能力或者盈利不佳的航模生产加工企业、组装厂商被淘汰出局,一批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生产规模优势的企业逐渐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大疆农业和极飞科技两家企业植保无人机销量占国内市场销量的70%以上,并且拟向全球市场提供植保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