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百岁老红军,聆听他们的生命之歌
《百岁红军的嘱托》网络专题
《百岁红军的嘱托》视频产品
《百岁红军的嘱托》 H5产品二维码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追寻革命先辈足迹。中国军网推出“百岁红军的嘱托”系列报道,以全新视角再现历史。
健在的红军老战士均在百岁左右,年龄较大的有107岁,年龄小的也有95岁。他们对广大官兵的殷殷期盼和谆谆嘱托,赋予年轻一代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
这些百岁老红军曾经一次次历尽艰难险阻,一次次突破生死绝境。作为世纪风云的亲历者、见证者,他们的事迹里深藏着一支军队的传奇历史,见证着一个国家的强大复兴。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当年那颗闪闪的红星照耀着他们的岁月,也照耀着我们的未来。今天国家繁荣富强,正是无数英雄前辈赐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份厚礼。我们当牢记英雄嘱托,接过红色火炬,将青春韶华奉献给伟大祖国。
这只弯曲的右手再一次敬起了庄严的军礼。
老红军杜宏鉴的手在与记者打招呼时,就像一枝枯干指向天空,好像劲风一吹就会断裂,却又顽强地挺立着。
杜宏鉴刚刚度过了105岁生日。五四运动的风潮席卷全国的时候,他还只是个孩童。但10年之后,他干了一件可以称为命运转折点的事——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参加了红军。
和杜宏鉴一样,许许多多人在那时加入了这支被称为红军的队伍。从那时起,红军就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称呼,成为他们这一世永远闪光的印记。
在时光的冲刷下,他们的身躯日渐佝偻,他们的记忆成为点点碎片,但他们执着而坚定的眼神,浓缩着中华民族的坚强。
伤疤·勋章
“活下来就是幸运的”
这只手,在80多年前的一场战斗中落下了残疾——
1935年7月,年轻的杜宏鉴跟随部队与湖南军阀激战。
“团长、连长都牺牲了,我是指导员,得带着战士冲上去……”就像战争电影中的英雄形象,杜宏鉴右手持枪高举过头顶,一招手带着连队冲向敌人阵地。这时,一颗子弹打入了他的右手腕,弹头深深插入手骨与神经之间。
这一仗打得惨烈!直到多年后,当地百姓还经常挖出成堆的白骨。后来,人们把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改名为“白骨湾”。
杜宏鉴在战斗中活了下来,跟随大部队继续长征。由于缺医少药,那颗陷入右手的弹头,直到抵达陕北时才被取出,他从此留下残疾。
杜宏鉴说,“活下来就是幸运的。”在战争年代,这样的幸运不是人人都有。在和平年代,也不是人人都能像杜老一样,坚强地翻越了人生中一座又一座山丘。
记者轻轻握住杜老弯曲的右手。这双手,曾抬起过受伤的战友,掩埋过牺牲的同伴,拿起过战斗的钢枪,也拎起过老伴的菜篮……这双手,曾年轻、丰满、有力,如今干枯瘦削。
“活下来就是幸运的。”老红军王承登在接受采访时说了和杜宏鉴一样的话。
屋外大雨滂沱。望着眼前这位百岁老人,记者不禁在想,他的一生中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
没等提问,王承登便指着自己的左眼说:“这里,差点要了命哦!”
1936年5月,敌人向瓦窑堡大举进攻。在红军学校学习的王承登奉命带领小分队前去阻击敌人。就在王承登猫着腰观察敌情时,一颗子弹冲着他呼啸而来。
子弹直直打入他的左眼下方。鲜血还未染红脸颊,子弹便从他的右耳穿出。
血泊之中,王承登无数次昏过去又醒过来,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只是右耳再也听不到声音……
屋外的雨越下越大。讲完,王承登陷入了沉默。
王承登的记忆里,留着自己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还留着许许多多牺牲战友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