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19-09-12 11:39 的文章

七战七捷第三战海安防御战,粟裕的决策请示过

1946年7月七战七捷打完两仗后,蒋介石和他的参谋总长陈诚大为震惊,他们下令第二梯队6个旅10余万人渡江北进,集中兵力向我战略要地海安进攻。

针对敌重兵进攻海安,粟裕设想的是主动放弃海安,打运动防御战。但“撤出海安关系华中全局的重大决策,他不敢独自作出决定”。于是粟裕毅然实施了令人决然无法想象的战役决策请示过程。

无法想象之一:为了一次战役稳妥慎重决策,300里日夜兼程赶赴华中军区驻地淮安。

粟裕提出放弃海安,打运动防御战,“很多同志想不通,他们总觉得打了两个胜仗却撤出海安,有些太可惜,还不如与敌人进行决战”。粟裕感觉到,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有生力量的消长而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这个重要思想还没有为大多数干部所掌握。而当时又是解放战争刚开打,同志们的思想必须重视,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把领导的意图变成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

粟裕还想到,战争初期放弃战略要地,他自信自己的想法虽是正确的,但为稳妥慎重起见,还是有必要请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的领导集体研究决议。这既是对党的集体领导的尊重,也是对下级不同意见的重视,还是对重大战役决策的慎重。

但当时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的其他领导都在300里以外的淮安,只有粟裕一个人在海安前线。于是,粟裕毅然决定远赴淮安,请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集体决议。

无法想象之二:敌社情复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300里路程居然只带1名警卫员轻装简行。

战争年代,一个野战军的司令员远赴300里,从安全角度上讲这可绝不是一件小事。尽管是在解放区,但敌社情问题也是半点不容忽视的。按常理和惯例,这种远行至少也得有一个班甚至一个排以上的人员护送。但粟裕是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将军,各种阵仗经历多了、见识多了、实践多了,他有丰富的游击战经验,有丰富的独立外出经验,有丰富的独立处置情况经验,根本不在乎这些敌社情。相反,他到是认为,目标大了反而行动起来有些不方便。

粟裕考虑问题总是有他的角度与特立独行。

于是,粟裕再来一个令人决然无法想象的动作,决定只带1名警卫员轻装简行,远赴300里之外的华中局和华中军区驻地淮安。

无法想象之三:能利用上的交通工具全部用上,300里路程司令员亲自开摩托、骑自行车。

7月28日下午4时,粟裕和警卫员开始了一日一夜300余里的急行军。

战争年代,粟裕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必须掌握骑马、游泳和开汽车等技能。粟裕还以身作则,自己“不仅会骑马、游泳、骑自行车,还会开汽车、开摩托车、划船”。这一次,这些技能都派上用场了。

粟裕和警卫员先是从海安骑摩托车出发,经东台、盐城到湖垛镇(今建湖县)。

之后的路,摩托不能开时,二人便开始烈日当头下的数十里的急行军。

走到益林镇后,两人实在太累了,就乘黄包车走了一段路。而后改乘小船沿涧河西开淮安。

在离淮安50多里的地方,他们“找到一座制造手榴弹的兵工厂借了一辆自行车”,粟裕与警卫员一车两人换着骑行。警卫员虽身材高大,但骑车技术着实一般,“大部分路程不得不由粟裕带着他骑行”。

经一天一夜兼程跋涉,粟裕终于赶到了淮安。

到达淮安后,粟裕提议立即召开华中分局常委会议。会议对粟裕提出的作战方案进行了郑重讨论,最终大家同意粟裕所提方案,并将会议决定一并上报中央、华东局,很快就被批准。

七战七捷的第三仗,即海安运动防御战,最终按粟裕预定的作战方案发起。最终我“以伤亡200多人的代价杀伤敌人3000多人,创造了敌我伤亡15:1的新纪录”。

(帅克品读:坚持原创,坚持客观,坚持公正。点击关注,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