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中程导弹试射难解美自身困局
9M729型导弹
美国国防部网站近日发表声明称,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试射了一枚常规陆基巡航导弹,该导弹在飞行500多公里后击中目标。消息指出,此次试射获得的数据等将被用于未来美国中程导弹的研发。退出《中导条约》还不久,美国就公开宣布试射该条约曾经限制的导弹,此举引发了各方普遍关注。
早在美国宣布退出《中导条约》之后,美俄双方就已经围绕谁违约在先各执一词。美指责俄“违约”在先,认为俄在今年1月23日展示的9M729型导弹射程能超过1500公里。俄则针锋相对进行反驳,双方你来我往展开了一轮又一轮口水战。
在美试射“违禁”导弹之后,双方口水战升级,焦点集中在试射过程中使用的MK-41垂直发射装置上。鉴于该装置与美部署在罗马尼亚和波兰的陆基“宙斯盾”系统发射装置同属一个型号,外界普遍猜测美方此次试射暗有所指。对此,五角大楼发言人罗伯特·卡弗中校解释说,部署在东欧的“宙斯盾”是“纯粹的防御性质”的,“无法用于发射战斧巡航导弹”。
不出意料,美方的表态并没有让俄方满意。针对美试射导弹的问题,俄总统普京表示,只要调整一下软件系统,美部署在东欧的“宙斯盾”系统也可以用于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普京同时推测,美快速实验导弹的行为表明“美国在寻求退出条约之前,已经开始筹备试验导弹的工作”。对于美国的行为,普京表示俄罗斯将采取“对等的回应措施”。
中程导弹是将导弹按照射程而划分出来的一个类别,射程介于近程导弹与远程导弹之间。目前各国对于中程导弹的射程范围定义不尽相同,但普遍将其射程下限定义在1000公里,而在《中导条约》中,中程导弹则指射程在500—1000公里的中短程导弹及射程1000—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
相比起其他射程的陆基导弹,陆基中程导弹具有突出的特点和优势。
一是生存能力强。陆基中程导弹尺寸和重量适中,可以采用机动部署的形式,也可以部署于发射井之中。机动时,对路面和环境适应力更强,发射后,可以快速转移并重新填装发射,具有较高的生存和作战能力。
二是核常通用。陆基中程导弹适中的射程,使得其在进行中小当量核打击的时候既能保证自身安全,又能出色完成打击任务,避免了陆基近程导弹在执行类似任务时射程上的“尴尬”。而在进行常规打击的时候,其又可以换装威力更大的常规弹头,在制导技术的加持下完成各类定点打击任务。
三是具有射程优势。射程1000公里之下的陆基近程导弹一般用于执行战术打击任务,对于距离稍远的目标则无能为力。而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则一般用于进行战略打击和威慑,其更高的定位和成本使其在执行中近距离打击任务的时候不够“划算”。有鉴于此,打击力和成本皆占优势的陆基中程导弹成为中近距离打击的不二之选。
可以预见,如果美在东欧地区部署大量陆基中程导弹,将对俄形成巨大的战略威慑。事实上,正是因为冷战时期美苏双方都部署了大量陆基中程导弹,引发了核大战的担忧,才有了后来《中导条约》的诞生。
有分析指出,此次美试射导弹显得有些仓促,整个发射系统的集成度非常低,没有专门的发射机动车,发射箱简单安装在拖车平台上,指挥控制系统也不在发射平台上。然而仓促上马并不代表美方考虑不周。
从军事的角度看,美国意图通过快速发展陆基中程导弹增强其军事威慑能力。中程弹道导弹在东亚地区部署后,美国将可以通过导弹而不仅仅是战略轰炸机对东亚沿海和内陆地区以及俄远东地区进行快速精确打击,如此将有效提高美军在相关地区作战能力。在东欧地区部署后,则可以帮助美国抵消俄在该方向上对北约的军事压力,改变地区军事力量平衡。
然而,战争毕竟是政治的继续,军事战略和行动都要服务于政治需要。对美国来说,仓促试射导弹更有政治上的考量。一是通过试射导弹,表明美国发展陆基中程导弹的决心,同时不断为美国内军工企业带去利润。二是借导弹试射刺激俄罗斯,通过在欧洲上空制造战争疑云进一步拉拢欧洲的“小伙伴”,并收取“保护费”。三是通过导弹试射制造烟雾弹,通过大力发展中程导弹,进可挑起军备竞赛拖垮对手,退则拉拢别国参与新的“中导条约”,逼迫他国自废武功。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为了增加美与他国博弈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