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19-11-21 15:40 的文章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英雄烈士大都出生于普通人家,他们也曾是慈母“心头肉”、深宵“入梦人”、儿女依靠的大山,但他们奋不顾身、抛家舍业,只为“殉国家之急”。该铭记他们的,不只是他们的至亲至爱,世人更应该始终铭记英烈的奉献,传承他们的精神。

    烈士蔡中的妻子以及后人苦苦寻觅几十载,最终在湖南省株洲军分区组成寻亲团帮助下得以圆梦。这既是对英烈的一种尊重与敬畏,也是对当下幸福生活的一种珍惜与感恩。当前,许多地方相继开展为送烈士回乡、帮烈属寻亲等活动,这正是铭记英雄、崇敬英雄的生动实践。

    无情未必真豪情,心怀天下大丈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赴广州参加起义前写下的《与妻书》,满纸既有赴死的慷慨,更多的是对妻子深切的爱意。书中一句“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便道尽了英雄烈士们因爱而勇敢、为爱而奋争的家国情、赤子心。在满街狼犬、遍地腥云的旧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有情人终成眷属”而不懈奋争,为“人间遍种自由花”而视死如归。正如张朝燮在与妻子的“两地书”中所写“抛弃父母和孩子而到社会上做事……表面上是抛开了他们,实际是为了救他们,救我,救社会上一般被压迫者……”自古英雄亦多情,只是英雄不为私情所累,愿为大爱献身,更能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甘为全社会的福祉而抛头颅洒热血。

    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曾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之败与当时那种“国不知有民”和“民不知有国、只知有家”的文化环境有很大关系。而抗日战争的胜利,正是中华民族以那种“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和“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慷慨担当书写的恢弘史诗。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英雄者国之干,是民族的先锋、国家的瑰宝。崇敬英雄、善待英雄才能营造出英雄辈出、急公好义的良好社会环境,铭记英雄是全社会对英雄精神最好的褒扬传承。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身处和平盛世,繁荣富强的祖国远离了战火硝烟,但守护岁月静好更需要有人负重前行。沐浴新时代的春风雨露,让我们从小家的爱与温暖中汲取无穷的力量,扛起使命担当,守卫大家的和平安宁。(郝东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