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京张”看百年巨变(人民时评)
1909年10月2日,中国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正式通车,打破了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论调。2019年12月30日,世界上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通车,开启了世界智能高铁的先河。
“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曰富、曰强,首赖工学。”这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在《敬告青年工学家》中的疾呼。百余年,从这里出发,又在这里梦圆。京张线上的一草一木可以作证,京张之变、铁路之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
回想京张铁路动工时,竟没有一寸铁路是中国自己造的,甚至有外国人狂妄地断言,“中国造此路之工程师尚未诞生!”如今,航拍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如银龙穿梭,3.5万公里高铁网让身处天南海北的中国人“远在天涯,近在咫尺”。自主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荷载最重的重载铁路,拥有世界上运营时速最快的智能铁路,自动驾驶、智能体检的高铁面世……一项项填补空白的“世界之最”,正是中国人攻坚克难、矢志创新的最佳写照。
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老京张”的修建可谓步履维艰。由于八达岭段坡度较大,施工装备有限、投入经费不足,工人靠肩挑手凿才打通了长度仅一公里的八达岭隧道,为此,詹天佑不得不设计了省工却耗时的“人”字形铁路。而“新京张”配备最大台车、最智能盾构机、最快铺轨机,全周期智能建造、智能运维,12公里的新八达岭隧道内更建成了埋深102米的“世界最深高铁站”。施工装备与建造技术之变,正是中国跻身建造强国的生动缩影。
京张铁路百年跨越,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铁路犹如“万国机车博物馆”,总里程仅2万公里左右,其中一半还处于瘫痪状态。人们知道“要想富,先修路”,但面对崇山峻岭,财力不足,如何能够“钻山入地”?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到,如何实现自主研发、后来居上?事实证明,只有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全国一盘大棋,打破部门界限,众人握指成拳,让中国高铁建设势如破竹。同样依靠这一法宝,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现代化历程中的发展奇迹。
京张高铁通车,不仅是铁路之变,更将带来发展巨变。人们说:高铁投资在路上,效益却在路外。高铁发车频次多、速度快,能大幅带动人流、信息流,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高铁使沿线旅游业更热、服务业更火,这将大幅刺激消费,撬动沿线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区域融合和乡村振兴的步伐。尤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看,“老京张”到“新京张”的嬗变更显影响深远。
在京张高铁的首发列车上,有一群前往北医三院崇礼院区的医生。他们感叹:“过去往返崇礼,路上要颠簸七八个小时,医生的时间精力都浪费在路上;有了高铁,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可以下沉,河北小县城的乡亲们可以在家门口就享受北京的优质医疗。”随着崇礼医院升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这座“山连山、沟套沟”的县城还将被赋予医疗康养产业新竞争力,冰雪小镇的未来明明就是暖意融融。交通先行、产业扎根、健康开花、就业结果,这正是京张高铁给百姓带来的最真切的福利。
《 人民日报 》( 2020年01月08日 05 版)
(责编:王欲然、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