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19-12-31 20:19 的文章

脱贫攻坚,“重光”暗淡了的“高光”村

原标题:脱贫攻坚,“重光”暗淡了的“高光”村

67岁的贺新村对50岁的游四海说:“你有点我父亲当年的样子了。”

游四海是重庆武隆区羊角镇艳山红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贺新村是村里的中药材种植大户,他已故父亲叫贺廷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贺廷刚任艳山红合作社社长。1958年,艳山红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贺廷刚去北京领的奖。那是这个小山村的“高光时刻”。

这个“高光”村一度暗淡无光。半个多世纪后,精准脱贫攻坚战,不仅让贫困村走出贫困,更通过党的建设全面带动乡村治理,艳山红“重光”了。

“烂泥”:甩手村干部与甩手村民

2017年底,扶贫工作队刚驻村时,艳山红村贫困发生率高达16.2%,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游四海第一次进村,沿着紧贴乌江悬崖的崎岖土路,满目所见,除了荒地就是垃圾,当地人管艳山红叫“烂泥坝”。

游四海是武隆区总工会的干部。来之前他了解到,艳山红曾出了10个劳模,有国家级的,也有省市级的,堪称“劳模村”。

“劳模村”为何“烂泥”?

头三个月,游四海挨家挨户到处转。不少村民向他抱怨,有事寻不到干部人影。好不容易“逮”住了,得到的回复往往是“这个我不管,你自己想办法”。还有村干部占着“坑”,却常年在外务工。

村干部当甩手掌柜,一些村民也甩。一些人要么像贺新村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管自家田”,要么等着看村干部闹笑话。外出务工的,索性把自己当外乡人。

游四海带着驻村干部补足了艳山红的“村情课”。原来,在2000年之后,村里的能人几乎都外出打工、经商去了,留下来的多是老弱病残,那些没担当的“老好人”,甚至心术不正的,总能当上村干部。

“水管风波”:走偏的干部找回初心

调研结束,游四海做的第一件事是上党课,带着村干部重温入党誓词。可没多久,就发生了“村主任推人风波”。

那是2018年5月,村里一段水渠垮了,村民代明的田断了水。眼看三亩稻田就要干了,代明找村主任黄东。黄东让代明自己修。

为引水浇田,代明私自取了一段村集体的水管。年轻气盛的黄东找上门,争吵的时候把代明推倒了。

驻村工作队决定当晚就开群众大会,要求黄东公开检讨。

“我是保护集体财产。”黄东不服气,“你们小题大作了,这种事司空见惯”。

“村民哪怕有错,村干部也不能粗暴以对!”游四海让黄东冷静想想。

半个小时后,黄东低了头。

游四海说,抓村干部作风是长期的事。有一回,不少村民的果树需要石灰防虫,托村支书钱代彬统一代买。钱代彬没当回事:“这点小事,你自己想办法去。”

钱代彬挨了游四海一顿批。“再小,对农民也是大事。”后来,驻村工作队拉了3吨石灰供村民免费用。

村干部们知道驻村工作队较真。那些连开会都喊不动百姓的村民小组长,主动辞了职;那些自己申请了低保的村干部,悄悄地撤回了申请书;那些习惯了居高临下的村干部,开始心平气和地与村民说话。

村民对村干部看法也渐渐改变。去年6月的一个雨夜,一口水塘眼看要决堤,驻村工作队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挨个把几十个留守老人背到安全的地方去,村干部们守着老人过了一夜。村干部开始找回初心。

“猪场重张”:引导村干部带富

黄东原来养了几十头猪,驻村工作队劝他先把猪场关了。

此前,黄东不是在卖肉猪的路上,就是在买猪崽的路上,村里开会经常瞧不见他。而且猪场建在公路边,污水直排乌江。

当村主任一年才两万多块钱生活补助,黄东两个孩子上大学,不养猪供不起。

“不是不能养猪,而是村主任不能只顾自己养猪!”2019年8月,游四海找到黄东,让他“重操旧业”。不一样的是,这次是给村集体养。

黄东动员贫困户入股,他带着大家养了263头猪,猪场挪了位置,污水也处理了。

从给自己干到给村集体干,黄东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用在带动贫困户上。

另一位村干部龚南强和媳妇会养鸽子,在游四海引导下,夫妇俩出技术,贫困户入股,给村集体养起了肉鸽。

原来看不起村干部的贺新村,不得不承认他们“有点像干部的样子了”。

理事会:乡村治理有“后援”

艳山红安上110多盏太阳能路灯,花了30多万元,全是村民自发捐的。把捐款这事办成的是村理事会。

驻村工作队来之前,村干部和村民谈不得钱,一谈就伤感情。黄东说,以前就是给老百姓发钱,他们还怀疑村干部是不是截留了,更别提让村民往外掏钱。

2018年,艳山红成立“村总理事会+分理事会+村民小组理事会”三级自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