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19-11-25 17:26 的文章

打造全球“创新之都”,深圳为什么行?

早晨8点,市民骆先生快步走出深圳高新园站地铁闸口,扫码、点击、开票,人还没走出地铁站,一份独一无二的区块链电子发票已然生成。

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上下都在热议区块链的应用时,深圳注册使用区块链电子发票的企业已超过7600家,共开票超过1000万张。

深圳,又一次走在了创新的潮头。

不久前举行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字里行间彰显出党和国家对创新的重视。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征途上,深圳一直处在领跑地位。过去40年,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吸引着怀揣梦想的创业者蜂拥而至、开拓创新;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深圳将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的宏伟目标字字铿锵。

人们不禁要问:打造全球“创新之都”,深圳为什么行?

因改革而生:深圳诞生于伟大创新实践

1981年底起,矗立在蛇口工业区的标语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江式高摄

1984年,13岁的马化腾随家人搬迁到深圳,新家旁边的深圳地标——国贸大厦,正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拔地而起。

马化腾回忆,第一次来到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使他的内心深受震动。“这是当年不太可能听到的大胆想法,就像夜幕中的一道闪电,春天里的一声惊雷。时不我待,深圳从此成为全国的创业热土。”

1979年7月8日,蛇口工业区打响了基础工程破土动工的“开山第一炮”,“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口号也从这里开始流传,成为了深圳精神的象征。

率先在各重点大学及各地公开招聘人才、率先实行干部聘用制、率先实行岗位工资改革、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在这片改革“试验田”上,一系列后来被统称为“蛇口模式”的改革方案陆续推进,核心是让企业摆脱行政干预,充分发挥自主权,按照市场法则和经济规律办事,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搞活经济。

遵循一脉相承的市场化逻辑,深圳从此作为改革开放的“试管”,率先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重重束缚,开创了多项制度与观念的先河。

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建立新中国第一个出口工业区、开设中国第一家私人律师事务所……据不完全统计,深圳自1979年建市以来,40年间共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

一次次夺取创新桂冠的背后,是来自党和国家持续不断的政策、制度与精神支持。1992年,邓小平曾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谈道:“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凭着这股“闯”劲,深圳不断探索新路,实现了一次次自我突破。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三来一补”等低端增长方式走到了尽头,深圳提出要“二次创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当2005年再次遭遇发展瓶颈时,深圳又一次选择以创新作为突破口,率先提出创建创新型城市,并在2008年成为全国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深圳的创新完全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之所以好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在深圳不断涌现,就是因为深圳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化,促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

1993年成立的麒麟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是一个例证。该公司过去从事电子产品代加工,如今已成功转型为LCD显示屏与汽车仪表显示屏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发展的秘诀,就是瞄准市场需求,提前布局新兴产业。”该公司董事长陈汉明透露。

40年来,深圳始终以改革开放实现体制机制的自我完善,坚持在发展中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GDP从1979年的1.97亿元增至2018年的2.42万亿元。

因开放而兴:在全球刷出创新“存在感”

深圳市商务局与空中客车(中国)签署城市空中交通项目合作备忘录。 深圳市商务局供图

今年2月21日,世界500强企业空中客车(中国)创新中心在深圳落成。这一中心是空中客车在继硅谷创新中心之后,在亚洲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