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将领投降清军后,下场到底是怎样的?投
清末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之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当然也就有无数的叛徒草包。其中不少都投降了清廷。投降清廷的理由也无非是三种:其一就是贪图荣华富贵;其二就是因为天国内讧不和,比如天京事变投降;其三就是因为陷入绝境不得不投降,不过要说这些人的下场,那可是各有不同。
向清军投降是一门艺术。早期投降的人普遍下场比较不错。当时,清政府在用人,所以他们通过军事成就晋升为高级将领。后期,投降时虽有大批将领和将士,但当时战争已经结束,所以没有授予高军衔。虽然投降期决定了这些被降职的将领入伍后能否重用,但他们的个人行为,也是决定这些被降职将领结局的重要因素。
一部分将领被编入清军阵营,通过实际工作和战斗成绩,被获得清军的重要位置。有些将领因犯了错误,犯了错误,不懂得收敛,最后还因违法而受到惩罚。大多数将军的最终结果在历史中是未知的。
在加入清政府的降职将领中,程学启是最受重视的一位。1861年,咸丰十一年,安庆被湘军围困,他被曾国权招降。程学启第一次加入曾国荃阵营时,曾国荃让他充当先锋,带领队伍进攻安庆。为了得到曾国荃的信任,程学启利用安庆城防的已知情况,提出攻打北门城防的方案,并亲自率领部队攻占北门城防第三要地,切断太平军最后一条粮道,使安庆守军陷入绝境。程学启为湘军攻破安庆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受曾国荃的喜爱。
后来,在武威、铜陵的战争中,程学启也有出色的表现,并逐渐被曾国藩欣赏。咸丰十一年(1861)末,李鸿章离开上海时,曾国藩把他分配到李鸿章的部门,程学启的部队是他精锐中的精锐,“立开字营,凡千人,最为劲旅”。不过这个狗腿子最后还是被英勇的太平军所击毙。
但是绝大部分的太平军降将就想和程学启一样都是不可能的。在110起的投降事例中,投降后给予明确官职和留营效力的将领有65起,史料不详者有37起,降后被杀的有7起。可以说,绝大部分投降的将领在加入清军阵营后都得到了善终。不过他们中绝大部分根本无法在清廷取得任何成绩,甚至有的直接被杀,比如太平军降将李昭寿。
李昭寿原来是天国将领,后来投降曾国藩兄弟,防地交由曾国藩接防,随后豫所部进行了大裁军,仅剩下三千人,由曾国藩调遣,李昭寿保留原职解甲还家。同治十年(1871年),他因旧怨,带人去劫掠同样是太平军出身的前处州镇总兵陈国瑞,被清廷开职回籍。
光绪七年(1881年)李昭寿因殴打贡生吴廷鉴,加之以前的旧恶,被安徽巡抚裕禄捕,直接就斩立决于安庆,可以说清廷对于那些卖主求荣之辈一样也是看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