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18-11-22 14:10 的文章

勇者斗恶龙怪兽篇3桂风壮韵情动京城(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

  11月20日,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里人头攒动,广西文化艺术作品展正在举行……

  走进民族服饰文化展区,133件套极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刺绣、铜鼓等展品,让观众与广西各民族的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来了次零距离接触。“有一位老奶奶上世纪90年代曾到过广西,这次特意来看展览,很希望有机会再去广西听一听京族独弦琴。”讲解员郑雅元说。

  10月29日至11月20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化艺术展览展演活动在京举行;活动分为广西文化艺术作品展、广西优秀剧目展演、电影《又是一年三月三》首映、广西好书推介四大板块,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各民族团结奋进、祖国南疆繁荣稳定的新画卷。

  创作民族舞剧

  展现地域风情

  幽远的苍穹,神秘的星汉,人从花中生,魂归花中去……10月底,大型原创民族舞剧《花界人间》在北京保利剧院连演两场,将壮乡儿女的浪漫传说搬上舞台。

  舞剧围绕“花”的浪漫情愫、精神信仰,编创围绕打谷、打砻、祭祀、献药4个场景,展现了民族和睦、邻里相亲的美好图景。“音乐、舞蹈无不呈现出广西的地域特色。”音乐家金铁霖评价称,《花界人间》充分表现了壮族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

  “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舞剧,非常想有机会去广西参观。”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卢基扬采夫说。

  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审美形态交织出色彩斑斓的民族风情。11月1日,国家大剧院奏响交响乐《壮乡和韵》,在充分展示壮族音乐传统特色和地域风格的同时,亦传达出当代民族音乐兼容并包、多元交融的新风貌。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执棒,他表示:“壮族的音调加上管弦乐队的伴奏,很能渲染气氛,从中我们也逐步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理解。”

  传承经典名作

  镌刻文化记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西彩调剧和电影《刘三姐》风靡全国,成为一个时代的美好记忆。本月初,彩调剧《刘三姐》再次进京展演,好评如潮。演出最后,六代“刘三姐”扮演者同台献唱、抛绣球,现场欢声雷动……

  “什么叫经典剧目?有剧院团不断翻演,有一代代的人想看。”广西彩调剧团团长龙杰锋说,彩调剧《刘三姐》创排至今走过60年,创造了诸多纪录。

  “让我想起广西的美丽山水,想起广西人的热情纯朴。”北京市民朱先生曾多次到广西旅游,观看演出后大呼过瘾。

  不止一个《刘三姐》,“广西出版现象”更是闻名业界。

  11月1日,广西好书展销暨“我们的广西”丛书首发式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千余种广西精品书籍集结亮相。随后,广西好书走进北大、清华等9所高校,出版家、作者与在校师生进行了深入的读书分享活动。

  在中国传媒大学专场,“我们的广西”丛书部分作者分享编写体会,广西籍学生卿韵欣听后感慨地说:“听了专家们的讲解,更多的同学了解了自治区成立60年来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开放的伟大变迁!”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11月10日,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走进清华大学,讲述冯子材临危受命出任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前敌主帅,与侵略军展开殊死搏杀的故事。冯子材扮演者李森说:“为了更好地演绎这个人物,我经常翻看各种资料,深入了解主人公的历史背景,希望能通过这部戏去影响更多年轻人强化爱国情怀。”

  借助影视载体

  传播时代精神

  “时代楷模”黄大年是广西籍地球物理学家。11月7日晚,现代桂剧《赤子丹心》在北京大学上演,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事迹再次感动了现场学子。北京大学进修生马丽娟说:“随着一幕幕剧情的推进,我越来越受到震撼!”

  黄永华曾是上世纪70年代的知青。多年后,他以“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回到广西边境故地,带领村民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10月31日,由作家木心小说改编的影片《又是一年三月三》在人民大会堂电影放映厅首映。

  “影片把握了时代脉搏,真实反映了精准扶贫的主题,确实让人感动!”北京观众何培刚称赞说。影片导演马会雷表示:“我们想要的并不单单是记录一个历史事件,而是站在人的角度,见证时代的变迁。”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范晓莉介绍说,广西每年选派3万多名机关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其中涌现出许多动人的事迹,电影里每一个情节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佳节,拍摄《又是一年三月三》,旨在通过电影这一现代艺术形式,借鉴壮族传统文化元素,聚焦脱贫攻坚,展示广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21日 06 版)

(责编:岳弘彬、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