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18-11-12 00:36 的文章

女神异闻录4黄金版大村新貌(伟大征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深秋,京昆高速浓绿了一季的行道树上,枝叶已经脱离,露出光秃秃的枝干,广袤的成都平原已然沉浸在这个季节的萧瑟里。车子离开高速,一头钻入两河村地界,眼前却突然亮起来,到处绿油油一片——两河村满山满坡种着柑橘树。

  定睛细看,发现那绿并不纯粹,一树树浓密的绿叶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白,而且那白似乎比那绿更浓更重,沉甸甸的,摇摇欲坠的样子。

  姚大姐大约看出了我的好奇和不解,指着柑橘树告诉我:“那是刚刚套上去的袋子,避免柑橘遭受霜冻。”说着,便领我走进柑橘林,轻手轻脚地剥开手边的一个袋子,将里面将熟未熟的果实露给我看:“这是春见。”走了几步,又剥开另一个小袋子告诉我:“这是不知火。”顿了顿,又说:“都是橘子的改良品种,冬去春来上市时绝对的抢手货。”

  姚大姐本名姚庆英,已做了二十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

  从村委会出来,姚大姐领着我沿观光与耕种合一的小道,从柑橘树林间漫步而上,去到村委会的后山顶。山顶上是一处平台,可以俯瞰整个两河村。远处,村前的临溪河、小河子尽收眼底,河道弯弯曲曲,水流平缓;河这边是一排排精致的楼房,那是被命名为“两河逸园”的住宅小区,看起来与都市里的高档住宅区几无差别;小区到山顶平台之间,便是整片郁郁葱葱的柑橘园。

  说起来,姚大姐开始当两河村支书,已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了。那时候,两河村人大都住在原有的老旧房屋中,能新修起楼房的人家少之又少,发家致富的更是凤毛麟角。虽然两河村有种柑橘的传统,但出产的柑橘口感酸涩,几毛钱一斤也没人买。遇到大量上市时,更是无人问津。村里很多年轻人不再甘于守着土地,怀揣着梦想,纷纷外出打工去了。一座近两千人的村庄,渐渐只剩下一群老人、妇女、儿童。

  姚大姐也是这一支外出逐梦大军中的一员。她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挣些钱,修一处属于自己的房子。因为那时她与爱人已结婚多年,却还与公爹一家挤在同一个屋檐下,婚房是由堆放粮食的仓库改造的,狭小又黑暗。那时候,全国石材销售火爆,邻近的雅安被称作“石材王国”,宝兴汉白玉、芦山红花岗石、天全菊花绿更是享誉全国。石材加工厂遍地开花,几乎村村都能听到机器的轰鸣。但姚大姐没有参与石材的加工与贩运,而是独辟蹊径,做起“刀头”生意。刀头是解剖加工石材所用锯子上必需的一种专用工具,那时候只有沿海地区才能生产,而川地多如牛毛的石材加工厂日夜不停地开动机器,用坏几率高。细细一算,这可是一个不小的市场,就是赚取中间差价也有不小的利润。正是这独到的眼光,让姚大姐掘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这一年,村上换届,村民们便提出要姚庆英回来当村支书。

  姚大姐当上村支书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合作社。整理果园、改良柑橘品种、邀请专家指导种植……村里有劳力的农户可以自己种植,加入合作社经营,没有劳力的农户把自家土地流转出来,入股到合作社成为股东,只管年底分红。

  两河村的土地有限,姚大姐就自己带头,并鼓励村民到村子以外那些适合种植柑橘的地方去流转更多的土地。柑橘树苗在土地里静静地生长,柑橘在阳光中慢慢丰满成熟,时节一到,收益滚滚而来,腰包慢慢鼓起来……村民们很高兴,姚大姐心里更高兴。

  在村委会后山顶上看过两河村全景之后,姚大姐领着我们穿过柑橘林往回走。刚才上山时,我们走的是可通行小车的水泥路,现在走的是石梯路,同样也是耕种和观光合一。姚大姐告诉我们,这是村里特地筑成并专门命名的“诚信步道”。不几步,我便见路边耸立着一块块牌子。牌子上写的,要么是古人讲求诚信美德的格言警句,要么是村里彰显诚信美德的人和事。我举着手机,随手拍下了其中一则:党员涂洪坤2013年种植的不知火产量达五万多斤,客商以每斤四元的价格订购,支付了两万元的订金。采摘期到了,不知火市场价格涨到五六元,涂洪坤仍然以原价出售给经销商。有人问为什么不要求涨点价,起码要多卖几万块。涂洪坤说:“人是要讲信用的,说好的事情一定要遵守!”古人说无信不立。我是有些明白姚大姐的良苦用心,有些明白两河是何以立村的了。

  随后,我们便跟着姚大姐来到“两河逸园”。2010年8月1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致使临溪河和小河子发生大洪水。两条河的洪水及其造成的灾难,不是河水流量的简单叠加,而是几何级数的增长。事隔多年,姚大姐回忆起当初的情形时,依然心有余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