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文工房3攻略思想的力量——深刻变化看“三农”|深化改革促发展
央广网北京7月1日消息(记者韩晓 刘英志)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无论是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的实践,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科学地回答了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习近平“三农”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科学理论,也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
中国乡村之声推出特别策划《思想的力量——深刻变化看“三农”》,学习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探访在习近平“三农”思想指引下,我国“三农”事业的生动实践。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他在正定推行“大包干”,并提出“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理念,使正定这个冀中平原农业县终于赶上时代大潮,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从那时起就一直坚持的通过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思想正指引我国“三农”事业不断前进。
“要继续放宽政策,搞活农村经济,使农民有更多的发展余地,这是时代的要求,党的要求,农民的希望!”
——1984年12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放宽政策、振兴经济”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在河北省正定县厢同村,有一片一望无际的香菜田。初夏时节,正是这里最繁忙的时候。香菜已经长出绿油油的苗芽,在金色的麦田旁显得朝气蓬勃。
钱永军的香菜地
钱永军是厢同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这片香菜田的经营者。这段时间,他几乎天天都在田里,对于田间管理每个细节,都要亲自监督。他说,这片田全都是从村民手里租来的,只有种好了,挣到钱,才能对得起大家的期盼。
钱永军:我现在流转了1100多亩地。主要经营香菜。已经打开局面了,现在就想怎么把成本降到最低,把农民的收入做到最高,降成本就等于增加收入。
对于土地的承包和经营,厢同村的村民都很认同,就连村里的老人也一点都不保守。钱贵香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他告诉记者,这其中的原因,还要从正定赫赫有名的“大包干”开始说起。
上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来到河北正定担任县委副书记。当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还没有广泛推开,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习近平骑车下乡搞调研,了解到生产队的情况并不是很好,经常是“队长一打钟,干活一窝蜂”,社员出工不出力,农民干活没有什么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习近平和县里的干部商量,要学习四川和安徽,找一些试点,搞一搞“大包干”。就这样,厢同村的农民有了自己的承包地,村里人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
钱贵香:真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天天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分了地以后,大家没事就去拔拔草,忙地里的活,不怕脏不怕累地干,一下子效果又高了,产量也高了。
现在的村书记钱永军当时还很小,关于“大包干”的情况,他都是从父辈嘴里听到的。不过,厢同村村民们对于改革的认同已经形成了共识,一代代地传递下来:
钱永军:现在我们厢同村搞合作社,是本地流转土地最多的村。我们现在可以搞股份制,还有托管形式的。土地不好流转的难题能很好解决,现在几个合作社已经流转到2200多亩地。我们把十九大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一宣传,党员群众就都有所认识。
记者韩晓采访厢同村村民钱贵香
从当年的“大包干”,到现在的土地流转,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改革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但是改革的精神没有变。当年年轻的县委副书记在正定人民心中种下了改革开放促发展的种子,现在依旧在开枝散叶、开花结果。如今,厢同村的香菜生意已经做到了全国各地,新的思路和想法仍然不断涌现:
钱永军:我正在考虑把种植、生产、销售、包装、运输做成一条龙。这种一条龙的生产经营做好,老百姓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自然而然的产值就上去了。但这不是说几句话就能做成的,就要一步步的来,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脚踏实地的干,功到自然成!
“从单一的种植业的小农业,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立体化大农业,这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也是一个突破性的战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