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刷新中国政坛“三观”
五年一次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7月3日至4日在北京召开,布局中央对组织人事的“顶层设计”。其实,梳理此前作为,新时代习近平选人用人、管党治党的观念,已有可寻之迹。
今年年中,一场“绿色冲击波”震动中国地方官场。在首批中央环保督察杀出的“回马枪”下,10个省区皆被通报批评。
有分析认为,本轮环保“督政”是对官场绿色执政理念的一次“体检”,旨在校正部分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偏差。
中新社出品
——政绩观:“显功”与“潜功”并重
环保动真碰硬的时代背景,是绿色发展成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尺。
在5月举行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十八大以来,中国官员的综合评价体系更为科学化、多元化,不止强调绿色,还重视“显功”与“潜功”的关系,强调以民意为基准。
早在2013年6月举行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指出,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言及“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时又说,“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在“长链条”上所作的辩证思考,反映出执政党所追求的政绩强调“接续价值”,而非一时一域之功。
6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对“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提出具体要求。
会议所指示的“接续奋斗”,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意涵相似,都有在“接力跑”中考察政绩单之意,为新时代标注了施政坐标。
资料图:2018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