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经济中的一抹亮色(2019,国际社会这样说)
近几年来,江苏省太仓市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不少企业纷纷引进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图为11月25日,太仓市一家汽车配件生产车间内,60余台机器人正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上装配、焊接、检测、组装配件,整个过程只需30多秒完成,比人工装配节省2分多钟。
计海新摄(人民图片)
过去一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际机构对经济增长的预测一降再降。当前,全球经济增速预期降至10年来的新低。作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1/3的重要引擎之一,中国经济的表现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过去一年,稳中有进的中国经济成为一片低迷中最闪亮的存在。
营造转型升级的有利环境
美国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曾在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经济面临4个迫切的转型要求:出口和投资拉动型增长向日益由国内消费驱动的增长转型;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过度储蓄向储蓄吸收转型,以便为中国迅速老龄化的中等收入群体急需的社会保障网提供资金以及输入创新向本土创新转型。
2019年,为营造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利环境,中国出台一系列措施,赢得外媒广泛赞誉。
11月底,中国出台《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国外贸转型给出具体方向。路透社报道认为,这既是顺应中国内部经济发展阶段转变下中国外贸结构调整的要求,也是应对外部贸易保护主义、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有利工具。目前,中国低要素成本的传统竞争优势正不断削弱,中国外贸的核心竞争力亟须提升,包括要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因此要多管齐下,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状况,形成贸易新业态。报道还指出,促成多边机制的自由贸易协定,不仅为贸易摩擦起伏不定的外贸大环境带来正能量,对中国而言,更是为“外贸多元化发展”拓展空间,以推动更大范围的贸易投资合作。
为满足中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中国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路透社报道,中国政府发布了一份意见文件,提出力争到2022年,知识产权领域侵权易发多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到2025年,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德国之声报道则指出,中国出台新规,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评估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标准之一,为严格执法制造了更大的动力。
为推动内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中国狠下功夫。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了20条旨在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西班牙《世界报》网站报道称,中国希望通过贯彻实施《意见》提出的20条政策措施,推动流通创新发展,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商业繁荣,激发国内消费潜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进展“非同寻常”
正如斯蒂芬·罗奇指出的,时至今日,中国经济转型取得的进展“非同寻常”。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者开始出现,服务业成为日益强大的增长引擎。中国庞大的经常账户盈余几乎消失了,这一趋势对于其国内经济所需要的储蓄吸收至关重要。从电子商务、金融科技到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突破,本土创新的迹象随处可见。
年初,外媒就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报道,中国加速向以消费为导向的经济转型。城镇化进程、购买力增加与随之而来的对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以及零售业的发展,这些因素形成了一种机制,让经济转型变得不可阻挡。
7月中旬,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出炉,外媒齐声赞叹。美国《福布斯》杂志指出,中国国内消费增长,工业生产平稳,家庭收入持续增加,零售业同样较为强劲。中国正借助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和尖端数字技术,快速实现创新转型。德国之声网站发表德国中国问题专家弗兰克·泽林的评论文章称,中国经济发展已减少对投资、出口的依赖,更注重内需市场,这种转变将使中国经济面对外部不确定性时更具韧性。《印度时报》也指出,中国政府今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更好地为企业和个人减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法国《回声报》同样认为,经常账户收支的演变,反映出中国经济的重心从出口加工业向国内消费和服务业转变,中国经济增长不再依赖出口拉动,而转向内需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