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发布《中国电商政策舆论环境研究报告(2019)》
人民网北京11月23日电 (栗翘楚)11月23日,“2019‘一带一路’新经济 新动能 全球产业融合发展峰会”在京举办。该峰会由全国工商联、人民日报社作指导,人民网、环球时报主办,人民网新电商研究院协办。本次峰会上,人民网版权渠道部主任白娜代表人民网发布了《中国电商政策舆论环境研究报告(2019)》。该报告由人民网公共政策研究员胡永明策划编撰。
报告共分为前言、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行业建议四个部分。该报告以互联网舆情数据为基础,深入研究电商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深入阐述了当前中国电商行业所面临的主要政策舆论环境,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报告前言部分提到,国家高度重视电商行业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连续6年提及电子商务,将电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舆论普遍认为,电子商务推动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助推供给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内需活力、促进就业民生、融合线上线下的重要行业。近年来,中国电商行业发展迅猛,规模国际居首、进口空间广阔、跨国快递发达、全球合作密切、国际社会支持、国际舆论点赞,已经具有世界级影响。
在政策环境方面,报告认为,《电子商务法》的正式实施,是中国电子商务行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该法实施近一年来,就电商法的适用边界,舆论主要关注十大焦点议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避风港规则该如何落地;信用评价,“不得删除”规则如何完善;诚信体系建设,电商平台权责如何明确;海外代购,代购行为应该如何规范;二手电商,个人交易资质如何认定;跨境电商,具体细则空白有待完善;平台竞争,二选一是否适用电商法;数据保护,信息安全主体如何划分;市场主体,微商是否需要办理登记;商品质量,相关主体责任如何界定等。
报告指出,近一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包括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国家邮政局、广电总局等,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促进电商行业健康发展。在行业综合治理方面,由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委发起的网剑行动,紧抓网络促销节点,充分利用部门失信联合惩戒利器,极大净化了市场空间。
报告认为,电商登记明确了从业商家的法律地位,成为业界关注的里程碑式重要事件。电商登记具有六大可圈可点之处,包括:包容小微商家、优化登记程序、创新集群登记、提升登记便利、推行网上登记、允许多址合一等。
近年来,商务部等有关部门重点推进跨境电商,取得六大显著成就,包括:地方经济重要引擎、生态圈建设日趋成熟、跨境交易增长迅猛、国际合作加快推进、地方政策密集出台、中欧班列提速物流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重点支持工业电商,创造出新的商业投资“风口”,主要体现出六大征兆,包括:规模效应显著、顶层设计明确、平台扶持强化、理论发展成型、地方政策推动、互联网巨头转型等。
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电商,在规划指引、专项扶持、农产品进城、政企合力、财政投入和品牌提升等方面给予了极大支持。在地方层面,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很多地方发展经济、惠及民生的重要选项,出台了大量优惠扶持政策,比如建立机构、干部帮扶、资金支持、平台合作、培养人才、优化环境等。
报告结合五个热点话题剖析了当前电商行业的舆论环境。近年来,双十一、618、818等电商节日繁荣,电商造节日益引领商业文化,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包括:政府关注、规模日盛、围观者众、境外响应、消费外溢和物流火爆等六个方面。报告认为,电商扶贫已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选项,受到社会广泛赞誉。舆论关注较多的方面包括:电商扶贫基金、政企合作、扶贫奖项、重大成果、人才培训和模式创新等。
电商“二选一”一直是舆论关注的行业焦点,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分歧较大,报告结合舆论争议梳理出六个突出问题,包括:司法难题、恶性竞争、法律漏洞、监管困局、隐形风险和共识不足等。电商直播“带货”以其巨大的流量效应引发舆论普遍关注,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乱象,成为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重点监管对象。报告指出,部分电商直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导向混乱、广告违规、信息虚假、售后缺乏、纳税流失、监管不足等。
所谓职业差评师假维权真违法,逐渐演变为行业毒瘤,需要全社会共同治理。报告综合舆论观点建议,治理职业差评师需要商家强化维权意识、纳入社会失信名单、完善法律法规细则、加大司法震慑力度、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完善信用评价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