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88”到“9988”,阿里巴巴是否仍然值得我们
作者 | 格隆汇 苍之涛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阿里巴巴与港交所爱情的故事,今天将会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他们曾轰轰烈烈地爱过,也刻苦铭心地痛过,最终破镜重圆,就如童话一般的爱情故事。
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将在今天正式挂牌,定价每股176港元(相对美股折价3%),股票代码9988。这是阿里第二次在香港上市,将成为香港历史上最大的IPO。
对于大中华的投资者而言,阿里可是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阿里所提供的服务,陌生是因为在2012年阿里B2B业务从港交所退市之后,我们一直无法投资中国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
今天,阿里将再一次回到港交所的怀抱,他是否仍然值得我们下注?
1
再续前缘
阿里历史上一共经历过两次上市。不同的环境,不一样的公司基本面,令阿里在估值上也有巨大的变化。
第一次上市于2007年11月,那时正是2007年牛市最火的日子,恒生指数约为30000点,比现在的26000点都高。那一个月,阿里巴巴分拆B2B业务登陆港交所,发行价格13.5港元,代码1688.HK。
上市当天股价暴涨193%,次日股价就达历史高点40.4港元,较发行价涨了近300%。市值超过了200亿美元,超过腾讯和百度的市值,成为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天之骄子,风光一时无量,可见香港投资者对阿里的宠爱。
之后的日子,阿里经历了的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同时受雅虎关于企业控制权的争夺的影响,股价一直不见起色,最后终于在2012年以13.5元,和当年IPO同样的价格实行了私有化。
退市的原因,在马云看来,退市可让阿里免于承受拥有上市公司所需面临的压力,制定对客户最有利的长远规划。私有化要约也可为股东提供一次具吸引力的套现机会,而不必无限期等候公司完成转型。只有敢于放弃今天的成功,明天阿里才有可能更上一层楼。
两年之后,公司完成转型,集团旗下业务包括B2B,淘宝,天猫,云计算,娱乐等(除了支付宝之外)。马云打算带着完成整合的阿里再次上市,首选目的地仍然是香港。但是,当时港交所坚持不肯为阿里修改“同股同权”的条款,同时也不认可阿里的合伙人制度。
阿里也坚持自己的原则,没有为港交所作出改变。无奈之下,阿里最终选择赴美上市。
第二次上市于2014年9月,阿里巴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BABA,发行价68美元,上市首日大涨38.07%,创下了当时美股历史上融资最高的IPO。在上市后的两个月里,阿里股价最高达到120美元。
但之后由于全球资本市场震荡,加上国内经济表现不佳。阿里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都有所下跌,股价一路下滑,最低跌至每股57.2美元。
不过随后,全球经济逐渐复苏,自2016年初至2018年中,阿里开启了一波长达30个月的大牛市,阿里巴巴的股价也从60美元涨至最高211.7,翻了3.53倍。
当然,这波成长红利都让美国投资者享受了。当我们回过头来,如果当时港交所愿意为阿里“破例”,那么享受这些红利的人,应该是我们大中华的投资者。
因为港交所的“固执”,国内越来越多有竞争力的新经济公司赴美上市。港交所也认识到当年所犯下的错误。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在收盘后发布了一份公告,称将拓宽香港上市制度,并拟定发展方向,即允许同股不同权,以及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香港上市。
在随后的一年里,两个名字响当当的公司,小米和美团,相继利用“同股不同权”的制度创新,顺利在港股上市。
同股不同权问题已经解决,将同股不同权公司纳入港股通也是时间问题。阿里回归港股上市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2
1688 VS 9988
今天,阿里将再次在港股上市,代码9988。跟1688相比,9988的董事局主席和CEO已经不再是马云,进入后马云时代,或者说是张勇时代。跟1688相比,9988业务更加多元化,已经是一个巨无霸企业。跟1688相比,9988营收和利润规模都提高不少。
但唯一没有变的是阿里的初心: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在2018年底,马云最后一次以董事局主席的身份,写了一封致股东的信。他在信中提到, 9年前(2009年)阿里巴巴已经转型为一家技术公司,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上全面布局,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制造业变革打下基础。
在大家的印象中,关于阿里的印象大概还停留在淘宝天猫。但目前的阿里已经不仅仅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而是一家横跨商业、物流、娱乐、云计算、金融等各个领域的巨无霸企业。
在张勇时代,阿里的新的使命是:在数字经济时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从张勇的新使命可以看出,阿里希望打造一个商业操作系统,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商家的竞争力。
2019年财年(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公司共实现收入3768.44亿元,实现净利润802.34亿元。此外,2019年4月1日-2019年6月30日三个月间,阿里巴巴共实现营业收入1149.24亿元,实现净利润191.22亿元。
2007年在港股上市的阿里只有B2B业务,分析起来也比较轻松。但如今的9988是一个商业帝国,拥有众多业务,要每项业务逐一分析需要大量篇幅,普通的投资者也没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只要把握大逻辑就行。
如何看待阿里数量众多的业务,我们需要将焦点放在两个“飞轮”上——2C业务和2B业务。
在To C端,阿里拥有四大增长动力:用户增长、业务扩张、全球化扩张以及新零售
截至2019年9月,国内电商平台天猫和淘宝年化活跃消费者(AAC)增长至6.93亿,环比新增1900万。此外,国际市场开发的开端良好,截至2019年6月,Lazada和AliExpress在国际市场AAC达到1.3亿。
除了电商业务,阿里还提供本地服务、数字娱乐等其他业务。其中6.7亿的淘宝和天猫AAC中,只有25%是口碑和饿了么的用户,只有12%是优酷会员。可以看出这些服务用户的重合度并不高,由此可见还有巨大提升用户渗透率的巨大潜力
但有很多投资者问,阿里目前市值接近5000亿美元,在中国的科技公司中排名第一,在全球排名第六。在如此大的规模下,我们还能享受到阿里的成长红利吗?
这就要将目光放到第二个车轮,To B业务。目前国内互联网To C业务红利殆尽,阿里可以说是国内目前To C转To B业务最成功的企业。
这个市场有多大?中国2018在IT上的花费4070亿美元,美国1.164万亿,国内公有云的渗透率10%,美国公有云的渗透率22%。在市场规模上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目前政务和传统行业的IT支出在2018年达到3290亿美元,高于互联网的780亿美元,但是目前传统行业在公有云上的投入仍不算高,所以未来仍然有潜力
阿里在To B业务的地位可谓十分牢固。在全球,阿里云市场份额为7.7%,仅仅落后于亚马逊AWS的48%和微软的15.5%。
在亚太,阿里云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14.9%上升至2018年的19.6%,高于亚马逊和微软,位列亚太第一。
在国内,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19Q1我国公有云IaaS+PaaS数据来看,阿里云市场份额较2018下半年提升0.3个百分点至43%。
3
股价便宜吗?
为什么阿里要回来港股上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美股市场实在是“偏心”。
华尔街对盈利指标是很看重的,因为公司盈利,股东才有钱分,可谓是股东至上。这跟阿里一直以来的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相反。
美国有一家公司跟阿里很像,公司的企业文化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1、顾客至上 2、只关注长期利益。这家公司叫亚马逊。
我们来看看美国市场是如何给亚马逊估值的。今年来亚马逊市值一直徘徊在9000亿左右,剔除云服务外的商业服务对应4000-5000亿美元,亚马逊全球服务4亿消费者,因此单用户的市值大概为1000-1250美元。
根据阿里投资者日的数据显示,在C端,阿里在全球服务8.6亿用户,包括国内6.7亿活跃消费,0.6亿本地生活服务、文娱用户,1.6亿国际业务Lazada等用户
如果按照美国市场的估值,阿里C端业务估值应该是8,600亿美元左右。
可能你会说,美国消费者消费水平更高,理应给更高单用户估值,但亚马逊的用户是不带来利润的。阿里每年在C端产生170亿EBITA利润,相当于每用户带来20美元利润。
在B端,过去十二个月收入为68亿美元。战略投资(包括蚂蚁金服等)合计面值超过830亿美元。
就算To B业务白送,参照美国市场给亚马逊的估值,阿里应该可以有更高估值。
从营收利润增长来看,阿里的增长明显高于其他科技巨头,估值却没有明显溢价。剔除收购的业务之后,阿里巴巴过去12个月的营收增长为37%。同时期腾讯22%,亚马逊21%,谷歌20%,微软14%。
阿里过去12个月摊薄后Non-GAAP每股收益为6.71美元,当前股价186.8美元,阿里PE(TTM)=27.8x。腾讯Non-GAAP PE(TTM)为30.8x,微软26.8x,谷歌27.4,亚马逊76.6x。要知道,他们的营收和利润增速都比阿里慢得多。
4
结语
昨天,港交所公布阿里巴巴香港IPO发售价及配发结果,香港IPO公开发售超购41.44倍。晚些时候暗盘一度上涨5%,超过了发行的3%折价。
今天,所有人的都会对焦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在港股上的表现。
在我之前写的“阿里巴巴上市焦点十问中”,我曾提到,如果打新是为了短期内的暴涨,那只不过是一个投机者。
作为一个投资者,更应该关注基本面,未来发展潜力,人才机制,文化体系以及企业价值观。从这几个方面来考量,阿里应该是目前国内最优秀的互联网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