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19-11-24 17:10 的文章

“两业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

  继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之后,中国首次有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的实施意见。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方面提供了方向。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两业融合,看似一个陌生词汇,但其成果在生活的许多方面已有体现。

  例如,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远程诊疗等高端医疗设备应用越来越多;可穿戴监测、运动、婴幼儿监护、适老化健康养老等智能设备逐渐走进大众生活;健康管理、运动向导、精准照护等生活智慧化增值服务也陆续在市场出现。这些正是消费升级需求下,消费服务重点领域和制造业创新融合的体现。

  为何要强调两业融合?

  《实施意见》指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向本报记者分析,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比如,人工智能和医疗、养老等领域的结合就是很好的例子。借助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一体化融合,一方面可以提升生产和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更好地对接需求。在两业融合中,消费升级是重要的牵引力,同时两业融合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益所在。

  近年来,中国两业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但也面临发展不平衡、协同性不强、深度不够和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制约等问题。《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形成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企业生产性服务投入逐步提高,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两业融合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明确重点行业和领域融合路径

  综合消费者对笔记本便携性和可视化需求,生产出屏幕尺寸最佳的游戏笔记本;解决阳台光照不好,阴雨天气衣物不易干等晾衣痛点,生产出备受市场欢迎的智能晾衣架;将物流、快递企业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等环节,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在实践中,类似的成功融合案例不少。

  两业融合具体怎么做?

  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意见》梳理提出了10种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的典型业态和模式,包括推进建设智能工厂、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柔性化定制、发展共享生产平台、提升总集成总承包水平、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发展服务衍生制造、发展工业文化旅游等。

  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实施意见》针对制造业重点行业、服务业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双向融合发展的10项可能路径。

  刘向东认为,两业融合的业态、模式是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催生、经过检验而逐步形成的,发展路径需要企业结合实际不断探索、自主选择。在具体操作上,《实施意见》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有助于各家企业在不同场景下展开探索,最终找到生产效益最佳、用户体验最佳的耦合方式。

  释放多元化市场主体潜力

  两业融合谁来做?

  《实施意见》指出,要发挥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作用。这些主体既包括产业链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平台型企业和机构,也包括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以及科研、咨询、金融、投资、知识产权等机构。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各类不同的市场主体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比如产业链龙头企业处于价值链顶部、具有全产业链号召力;行业骨干企业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示范效应突出;广大中小企业贴近市场、管理灵活、适应能力强;平台型企业和机构能够整合资源、集聚企业,促进产销精准对接、高效畅通;其他各类市场主体在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方面也都具有不同优势,推动两业融合发展必须发挥好各类市场主体的独特优势。

  孟玮介绍,实践中,近年来各类企业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华为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宝武集团等行业骨干企业和网易、小米等平台型企业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业态模式和典型路径,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也在实践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可以说,这些多元化市场主体都已经成为推动两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责编:庄红韬、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