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19-11-23 14:51 的文章

"资产荒"卷土重来:银行贷款额度很多 优质企布

  记者 冉学东 见习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11月19日,东旭光电一纸停牌公告引起轩然大波。公告称,旗下两只债券违约,而石家庄国资委将接盘。东旭光电季报显示,在截至今年三季度,账上尚有现金183亿元的情况下,却被30亿的中期债拖入困境,各种质疑随之而来。同时,来自东旭光电的解释是一笔来自银行的20亿元的抽贷,导致公司陷入短期流动性枯竭的窘境。

  抽贷、压贷、惜贷成为现在不少企业头上抹不去的阴影。

  事实上,今年在债务压力的约束下,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依然下降,特别是房地产等高利率主体投资回报率下行导致部分高收益资产供给萎缩。同时,居民高收入减少、投资意愿降低,用存款搬家的方式寻找更高收益的资产,这也导致了资产荒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在此背景下,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这是去年11月以来再度召集的座谈会,央行相关司局负责人和工行、农行、建行董事长,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行长悉数参会。会上,易纲强调,要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北大国发院副院长黄益平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都在抱怨金融不支持实体经济,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经济在转型、金融没有转过来,所以金融的创新和改革变成迫在眉睫的事情。我非常支持任何金融活动都应该放在监管框架下面,但核心是怎样把握在创新和稳定之间的平衡,这是对我们监管部门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又见“资产荒”

  回看上一轮的资产荒,出现在2015-2016年,当时经济正处于L型下行通道,企业投资回报率快速下滑,去杠杆、去产能使得信用风险增加,经济部门能够提供安全、高收益资产越来越少,同时叠加2015年股灾的冲击,出现了巨额存量资金追逐较少的安全资产的情况,不过,随后两年的房地产去库存,使得资产荒的问题大大缓解。如今,这种情况再次出现。

  沪上一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现在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非常多,可以用交税证明贷款、个人经营贷等,只要材料齐全,最多个把星期就可以放贷,有的可以在手机APP上贷款,速度比柜面更快。但这样一个快速标准是需要审核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以及他贷款用途是否跟实际销售相匹配。如果说已经饱和的状态下,一般银行是不会再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目前银行贷款额度还是很多,审批也很快,但是市场上优质小企业客户比较少,如果企业属于高污染、高耗能以及电子商务等这类行业,银行是没办法帮助申请的。”

  按照传统银行的做法,一般在第一、二季度放贷较多,三、四季度放贷较少。加上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体经济难做,大概率会增加银行的不良率,因此中小银行也会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考虑,对放贷工作慎之又慎。“监管从去年开始拔高要求,央行又要‘两增两控’,压力更大。” 西北地区某城商行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直言。

  据记者了解到,“两增两控”即小微企业贷款金额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成本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有效控制。“央行提出的‘两增两控’,五大行多数支持基建设施去了,这种压力无形中转给中小银行,我们资金成本高,利率自然就高,但是风险需要自己承担,我们的日子也很难过。“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

  事实上,记者近期在走访中也发现,一些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还存在贷款难、融资贵的现状。

  东莞一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我们虽然是A类信用公司,通过税贷在银行贷了一点,但额度不是很大,现在找银行贷款,银行一般都交给贷款公司去做。如果不是A类,那一般是贷不到的。”

  近年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实体经济回报率下行是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根本原因。

  以上述企业为例,因为信用好,规模以上A级企业去银行贷款,假如要贷300万,银行方最多贷100万。“其他A级以下的企业是很难贷到款的。这些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他们会找一些金融公司的人,通过金融公司从银行贷款,但要交比较高的佣金和手续费,贷款的利息也相对高一点。”上述民营企业董事长表示。

  如此一来,企业总利润下降,实体经济回报率随之下降,周而复始,资产荒变得越来越严重。

  如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央行方面,为推动银行贷款利率下行,16天内四度“降息”,先后下调MLF利率、逆回购利率、LPR利率,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既向银行注入了流动性,又降低了银行资金成本,对银行而言无疑是利好。

  作为银行端,因银行间流动性分层现象比较突出,中小银行流动性紧张情况仍然存在。尽管央行扩大了MLF担保品范围,但中小银行合格担保品仍然较少,部分银行申请MLF困难较大。大部分中小银行负债来源渠道较窄且成本高,影响了其服务中小企业的意愿和能力。

  对此,黄益平对本报记者表示,大家都在抱怨金融不支持实体经济,还有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尤其是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问题。具体来看,实体经济中一些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首先是对投资渠道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与东莞民营企业主境况相同的是,《华夏时报》记者在采访初创企业主时,一位企业主对记者表示自己去银行贷款时,银行端根据政策需要企业主提供一年内经营收入,然后根据营收情况来放贷。“我们有专利、有技术,但早期社会不认可,收入就不好评估,因此很难从银行贷到款。”该企业主表示。

  为此,11月19日,央行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易纲在会上强调发挥好银行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监管层面看,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应引入“监管沙盒”理念,实行差异化监管,减轻中小银行监管负担,支持开展产品和服务的良性创新。同时,支持和鼓励中小银行之间加强和深化合作,如建立流动性互助机制,有效地管理和分散风险。

  强化逆周期调节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利率不断走低并存的现状,使得货币政策走向成为各方关注焦点,而“流动性陷阱”能否在中短期内得到扭转也亟待观察。

  央行数据显示,中国10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6613亿元人民币,同比少增357亿元,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21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2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87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26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1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16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1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123亿元。

  恒大研究院任泽平认为,10 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2216亿元,同比多增787亿元,占比从9月的33.4%提升至33.5%,或受基建投资影响,实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恶化拖累新增人民币贷款,其中新增居民户短期贷款仅623亿元,同比少增1284亿元。8月起监管部门严查消费贷涉房交易,9-10月份逐步落实,导致居民户新增短期贷款大幅下滑。

  另外,10月CPI同比上涨3.8%,较9月大幅跳涨0.8个百分点,明显超出3.4%的市场预期,涨幅创2012 年2月以来新高,环比上涨0.9%。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5.5%,猪肉价格继续是CPI上涨的核心。

  央行一方面要“应对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另一方面还要“防止通胀预期发散”,可谓左右为难。

  因此,易纲强调,要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019年货币投放相对宽松,央行三次降准、小幅多次降息,货币环境整体稳健。央行的政策意图十分清晰,即通过改革完善LPR报价机制,形成“MLF操作利率—LPR—贷款利率”传导路径,通过MLF操作利率调降引导贷款实际利率下行,进而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下一步,央行仍将可能通过这种方式,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更好服务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