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19-11-19 00:00 的文章

在中国做生意越来越便利

  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

  在中国做生意越来越便利

王 威作(新华社发)

  从2017年的第78位,到去年的第46位,再到今年的第31位,中国的营商环境排名持续大幅提升,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前景投出的信任票。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打开大门搞建设——

  世界银行于北京时间10月24日上午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在去年大幅提升的基础上再度跃升,至第31位,比去年提升15位,连续两年被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

  《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是如何进行打分排名的?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的跃升反映了什么?就相关热点话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

  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从2017年的第78位,到去年的第46位,再到今年的第31位,中国的营商环境排名提升速度引人关注。

  “近年来,我国‘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超预期的成绩,排名的不断提升是对我国改革工作的充分肯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说。

  自2003年起,世界银行每年都会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通过测算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等10项指标及45个二级指标与最高分值的差距,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评分排名。

  据介绍,营商报告选择各国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作为样本城市。其中,中国样本城市包括北京和上海。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和京沪两市政府,对标国际先进、对接国际通行规则,于年初制定专项改革任务台账,明确改革目标、责任部门、时间节点。截至目前,已完成130余项改革举措,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办理建筑许可等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据介绍,世界银行以京沪两市及有关部门于2018年5月2日至2019年5月1日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作为今年营商报告打分排名的政策依据。在10项评估指标中,中国有8项指标排名上升。

  例如,在施工许可证办理方面。目前,在中国办理施工许可证耗时111天,在该指标质量指数上得到15分的满分,高于东亚地区132天和9.4分的平均水平。

  去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等15个市和浙江省开展改革试点,要求统一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这项改革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流程长,而对企业又非常重要,是典型的‘硬骨头’,经过一年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已经开始在全国推开。”袁东明说。

  同时,报告指出,中国改革的亮点包括,将公司印章发放完全纳入企业注册登记一站式服务;简化对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许可证要求,缩短供排水接入时间;对小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降低某些行业的增值税税率,加强电子化纳税申报和缴纳系统等。

  营商环境大幅改善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顺应社会期盼,推进“放管服”等改革,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从世行近几年的全球营商环境排名来看,我国的营商环境大幅改善,排名不断提升。换句话说,在中国做生意越来越便利了。这背后反映的是我国政府出台并有效落实了一系列改善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真正做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研究中心主任吴剑峰说。

  袁东明表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优化营商环境本质上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把‘放管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当头炮’和‘先手棋’。同时,各个地方对于优化营商环境也都非常积极,从过去追求政策高地转变到了现在追求营商环境高地。显然,这项改革就是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需要,改革的动力是内生的,具有长期可持续性。”

  “通过企业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在过去几年中都能充分感受到营商环境的改善,获得感非常强,对各级政府在营商环境方面付出的努力表示认可。”吴剑峰说,“今年访谈了北京市51家企业纳税负责人,他们都认为近年来缴纳税费种类、纳税税率、准备时间和便利程度均大有改进。”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表示:“中国为改善中小企业的国内营商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保持了积极的改革步伐,在多项营商环境指标上取得了令人赞许的进步。”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0月23日,国务院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彰显了我国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高度重视,以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意志和决心。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营商环境改革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需要不断向前推进,找短板、补弱项、抓落实。“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是一个动态评估和比较,前沿水平在不断变化,其他经济体的表现也在不断变化。假如我们不改善而其他国家在改善,我们的排名就有下降的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晓白说。

  司法部立法二局负责人张要波表示,我国的营商环境必须坚持不懈地再发力、再加力,“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再发力、再加力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入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法治保障,把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纳入到法治化的轨道”。

  马晓白表示,在评估中企业普遍反映,目前政府办事效率、营商环境的便利性有了大幅改善。“同时,一些企业还很关切市场准入、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要素成本、公平监管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已有规定。未来,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幅提升营商环境改革实效,进一步提振企业投资发展的信心。”她说。

  “营商环境是一项复杂工程,未来仍然任重道远。”袁东明认为,我国在世行评价的十项指标上,进步还不够均衡,有些方面上升幅度非常大,有的则较为缓慢,下一步需要在提升慢的指标上下功夫。

  专家普遍认为,要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为契机,大力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我们要进一步借鉴排名领先经济体的政策法规和具体举措,多听取企业的政策建议。进一步加强新政策、新举措的宣传推广,确保企业在第一时间知晓政策红利。进一步扩大在线办理的业务范围,减少企业到政务大厅办事的次数。同时,建议未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相对统一的、衔接方便的营商系统。”吴剑峰说。(记者 曾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