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文工房3点亮良渚遗址保护路
本报杭州11月13日电 (张德峰、温学明)日前,在浙江杭州余杭区良渚遗址保护区范围内的胡林H538线、卞家H519线等12条10千伏线路迁改工作全部提前竣工。这是自2017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程序正式启动后,国网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积极配合良渚遗址申遗工作,加快保护区内电力设施改造工程建设的成果。
良渚古城遗址揭示了中华文明国家起源的基本特征,在世界同类遗址中都极为罕见。今年初,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我国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良渚管委会副主任金国平介绍,根据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的总体规划,供电企业必须在2018年9月1日前将涉及古城遗址“上改下”的所有工程全部完成,保证良渚古城遗址景观的用电。
“一开始电力设施设计就比较难,等到施工时还要面对复杂地形,但最难的还是遗址保护给施工带来的限制。”余杭区供电公司运检部工作人员陈超介绍,受文物保护区“动土”限制和考古勘探等因素影响,多处地段土建开挖必须限在1米左右,导致线路埋设距离不足。为此,供电技术人员通过翻阅大量的原道路施工图纸,利用道路与农田填土高差位,制订了专项施工方案,确保工程顺利开展。工程前期,余杭区供电公司与良渚管委会召开多次专题协调会,历时3个月,终于敲定12条线路的迁改工程。
一条线路的“上改下”改造通常需要2个月,但去年7月,余杭公司仅用30天就完成了10千伏长命H502线“上改下”工程,将原本在良渚古城遗址主体的架空电线引入地下电缆井,敷设电缆7020米。为了尽快完成改造任务,余杭公司派专人驻点良渚遗址管委会。瓶窑供电所运检一班班长倪泳就是其中一员,他和其余4名队员负责协调10千伏线路的改造工作。8月,工程建设进入了攻坚期,但暑期炎热,又遇雷雨天气频发,倪泳依然带领线路施工人员推进华兴路沿线4回路线路改造。他和工友们凌晨3点半出门,4点到现场进行工作,下雨打雷就休息,雨停雷歇就干活,从制订10千伏线路改造方案,到审核、现场勘察、施工、验收,都一丝不苟。
余杭公司通过“上改下”工程清除了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区域内的“蜘蛛网”。此外,余杭公司还充分考虑周边区域的发展需要,为新增负荷用电需求留足空间。在迁改过程中,余杭公司预设了一条贯穿保护区的电力通道,采取多分段、形成“手拉手”双联络的方式,提高区域供电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保证今后若因当地发展需要对电网进行改造时,不对遗址保护造成不良影响。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14日 10 版)
(责编:马昌、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