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18-11-12 10:19 的文章

塞尔达传说攻略进博会,这些感触最深刻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本报记者  齐志明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流行语,来到进博会之后,在各大展区采访时的见闻,让我对此有了更直观、更具象的理解。

  “会飞的汽车”从汽车模式切换到飞行模式仅需3分钟,未来将给人提供极致出行体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智能座椅等技术和产品,将有效缓解司机的“驾驶疲劳”,汽车领域的科技创新给人无限遐想。世界上最小的心脏起搏器、最薄的血压仪、最快的免疫分析仪,医疗领域的先进科技,将使病人就诊更轻松、风险大大降低;自动咖啡机、智能家电,让家居生活更有趣……这些都只是进博会展示的100多项新产品新技术的一角。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有着人文关怀,奔着服务民生,必将让更美好的生活触手可及。

  

  “我们不虚此行!”

  本报记者  李  琰

  这几天奔波在进博会展台间,我总是听到这样的话:“首届进博会搭建的贸易平台真棒!中国客商热情高、诚意足,我们不虚此行!”

  一个向全世界敞开大门的巨大市场,一次展示全球高精尖、名优特产品的舞台,谁都不想错过。由82个参展国和3个国际组织搭起的国家馆大厅内,移步换景,世界尽在眼前。

  “这是手工缝制的足球,两次作为世界杯比赛用球。我想它有实力进入中国市场。”巴基斯坦贸易发展局副局长卡里姆拉·梅蒙向我推荐起“巴基斯坦制造”。

  在塞内加尔展台,塞内加尔贸易和创业部部长阿利翁·萨尔正在向记者们介绍,塞方希望借助“一带一路”东风和进博会平台,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

  进博会,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大合唱。支持开放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每个国家都可以有所作为,可以唱出美好的歌声。

  

  信心“看得见” 未来“共分享”

  本报记者  吴  姗

  谈到与成都一家企业刚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俄罗斯出口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代表伊戈尔信心满怀。“2个月拟定合作框架,成都开放的营商环境与高度的合作默契令人欣喜,这只是公司‘中国战略’第一步。”已是晚上9点多,但这位中国企业的“新伙伴”兴奋地与我聊了很久。

  合作的火花,折射出参展的国家和客商对中国企业的信心,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这是进博会满满收获的一个缩影。这些天,参展商、采购商们都很忙,“上午看展品,下午听论坛,晚上谈签约”。在这里,大家分享中国发展和开放的机遇,吸收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也感受来自各方的信心。信心“看得见”,未来“共分享”。

  

  直播进博会:“在中国买全球”

  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 岳小乔

  要用一个字总结我这次采访进博会的感受,那就是,“忙”。5天、走8个展馆、行49公里、做7场直播,最忙的一天只睡了1个多小时,凌晨4点爬起来收拾一下赶班车又奔向上海国际会展中心。累吗?累,但是累得值、累得有收获。网友超过2000万次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和人民日报微博观看直播,通过我们的镜头近距离感受进博会。

  全球首款会飞的汽车、身价2亿人民币的超中型直升机、能和人对打乒乓球的机器人、能自动演奏大师名曲的钢琴、3D打印的定制面膜、价值3000万人民币的珠宝“鞋王”……这些在探馆直播中一一亮相的诸多高端产品,让网友感受到了日益强大的中国对全世界的吸引力,看到了来自全球3600余家参展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诚意。网友“海阔天空”在直播中自豪地留言:“在中国买全球,赞!”

  

  在这里,播下种子

  本报记者  李洪兴

  作为一个写“楷体字”的评论员,能走进“四叶草”感受国家开放的窗口,是我的光荣。

  的确,进博会场馆巨大,展品众多,人流熙攘,但最是细节见品格、最是细节有意蕴。来了,看了,问了,才能更好地形成思考,更深刻地认识这个“不一般”展会的意义。食品及农产品展区人气很旺,但万千美食中,“种子”展台让我眼前一亮。种子,长成作物,制成食物,变成商品,犹如一个耐人寻味的象征。对于企业,“种子”意味着事业的起步;对于展会,“种子”意味着一个成功的开始。

  而对于国家,“种子”是希望所在、是未来所系。今天的开放中国,从40年的改革开放走来;今天我们又播下种子,搭建起开放合作的新平台,与世界一道收获美好,走向更壮阔的未来。

  

  制造业,合作天地宽

  本报记者  王俊岭